1569下载站:值得大家信赖的游戏下载站!

所在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范例十一篇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范例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08-25 17:22:20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 购物大班教案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 篇1

教育价值

1、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的硬币及纸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

2、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丰富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运用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理解超市购物中存在的数学关系。

4、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

系列活动

活动一:参观超市

活动准备:到附近的超市联系参观的事项,准备摄像机、照相机。

组织策略:(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参观的目的与内容。(2)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参观活动。

活动二:超市里的商品真多

活动准备:观看参观超市的录像、照片。

组织策略:(1)教师和幼儿回忆所参观的超市名称。(2)幼儿讲述超市中的各种物品(商品、货架、收银台等)。(3)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超市物品的种类。

活动三:自己开超市

组织策略:(1)教师以前一天的游戏引出“开超市”的话题。(2)组织幼儿讨论:我们的超市中可以有哪些商品?这些商品从何而来?

活动四:商品分类

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小商品及商品的外包装。

组织策略:(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2)幼儿将小商品及外包装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3)同伴间相互介绍分类的标准及结果。(4)将分类好的物品分别装入游戏箱中。

活动五:制作商品价码标签

活动准备:分好类的各种物品、即时贴标签、笔。

组织策略:(1)引出给每种商品标上价格的话题。(2)幼儿讨论确定每种商品的价格。(3)幼儿给每种商品制作价格标签。

活动六:到“银行”取钱——认识人民币

活动准备:面值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与硬币若干,实物投影仪。

组织策略:(1)利用实物投影仪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请每位幼儿到“银行”取5元钱。(3)请幼儿相互介绍各自取5元钱的不同策略。

活动七:做钱包、装饰钱包

活动准备:幼儿自己收集制作钱包的材料,各种纸张、透明胶、双面胶、浆糊、蜡笔、水彩笔等。事先请幼儿回家观察父母的钱包,了解其形状、内部结构及外表的样式。

组织策略:(1)请幼儿讲:述自己了解的钱包的式样。(2)幼儿谈谈自己想制作的钱包的形状、式样、颜色等。(3)鼓励幼儿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和装饰。(4)同伴之间相互欣赏、介绍各自制作的钱包。

活动八:买两样东西

活动准备:“银行”里准备1元、2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幼儿到“银行”去取5元钱。(2)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买两样商品。(3)请幼儿介绍用5元钱买了两样多少钱的什么商品。(4)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买东西的事情。(·5)幼儿选用合适的方式记录,相互交流记录。

活动九:你还剩多少钱

活动准备:“银行”里有1元、2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请幼儿到“银行”去取5元钱。(2)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里买一样商品,算算还剩下多少钱。(3)请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还剩下多少钱。(4)幼儿选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记录,相互介绍。

活动十: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活动准备:“银行”里有1元、2元和5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教师交代活动的要求:先到超市去挑选两样商品,看看它们各是多少钱,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进行记录。再到“银行”去取相应数目的钱币,最后到超市去购买这两样商品。(2)幼儿活动:挑选商品记录价格、到银行取钱、购买商品。(3)请幼儿相互介绍购物的情况。

活动十一:猜猜买了什么(此游戏可进行多次)

活动准备:超市场景图一幅,上面画有班级“超市”中的各种商品并标有价格。

组织策略:(1)教师出示超市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商品以及各种商品的价格。(2)教师说出自己所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或类别,让幼儿推理猜测。如:教师说自己在“超市”买了一种玩具一种食物,这两样东西的价格合起来是5元钱。猜猜老师买了什么?(3)在幼儿明确如何说清猜测条件后,请个别幼儿让同伴猜他在“超市”中买了哪两样东西。

活动十二:我和老师买东西(真实的实践活动)

活动准备:给每个幼儿提供2元钱的硬币。

组织策略:(1)给每个幼儿发两元钱。(2)讨论:如果钱不够可以怎么办?(3)带领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购物。(4)幼儿介绍自己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 篇2

活动名称:超市购物之玩具分类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

授课教师:sj

活动前言:

班里大多数的小朋友都曾经跟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逛过超市,在超市里最经常光顾的柜台最可能就是摆放玩具的地方了。以前他们给买什么我们就要什么。现在自己已经是一名大班的同学了,要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喜爱的玩具自己也能够在超市找到,因为妈妈说当我们成为一名大班学生的时候就算是小半个大人了,妈妈说,不想要落后于别人就要平时多做锻炼!

所以孩子们应该学会自己给玩具分类。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用来描述物品的形容词,尝试生动而有条理的描述超市玩具摆放的位置(假如自己是超市管理员,应该如何有序地摆放玩具)。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逐步了解玩具的名称,懂得如何对玩具进行分类,增强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1下课后,让家长带自己去超市,观察超市里玩具的订购情况。

2、幼儿用书第10—13页。

3、各种玩具和道具。

活动过程:

1现场提问,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孩子们,谁知道平鲁最大的超市在**?(学生回答),那么谁能告诉我哪个超市的玩具最多?(学生回答)哪个聪明的孩子能告诉我们你在超市里看到了什么玩具?

(注意启发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句子“有……, 有……,还有……”以及用来描述物品的形容词,如用会跑的马儿,能打鸣的公鸡。毛绒绒的灰熊,漂亮的洋娃娃……)

2、分组表演玩具分类。

把班里小朋友3—5人分成一小组,引导学生分组把玩具按照电子玩具、毛绒玩具等分类(分类的种类不限,只要分组后的小朋友能说出自己分类的合理理由就算是正确的),规定在五分钟内各小组分工协作把玩具分类有序摆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游戏结束后,给予点评。

表扬游戏中表现突出的小朋友(可给予评星),并邀请他(们)上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体验,鼓励游戏中表现一般的学生,让他们再接再厉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活动延伸:

1找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挑选他们最喜欢的玩具。把自己的超市见闻有条理地和小朋友们一块分享。

2回到家里,在父母的指导下,我把玩具重新分类,养成好习惯,做个好孩子。

总结:现在的小朋友多为独生子女,做为家长平时不能太过于教惯孩子,该锻炼的时候就要多锻炼,过多的溺爱孩子只会成为其将来的绊脚石,我们不但要逐步培养孩子给物品分类的良好习惯,还特别要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 篇3

知道在大型超市里该如何购物。

自己能够独立的完成在超市购物的全过程。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小朋友了解超市的布局,购物的流程。

教学的难点就是让小朋友说出想要买的东西,并能独立完成在超市购物的过程。

活动准备:

主要是要设计一个区角,布置一个像超市一样的地方,并分好区域(如水果区、海鲜区、糕点区、零食区等)并收集一些各区代表性的东西,最后在出口设置一个收银台。

活动过程:

一、先以聊天的形式进入,问一问小朋友哪些去逛过大超市的,说说在大超市里都看到了什么。

二、小朋友们看老师也开了一个超市,你们看看,然后告诉老师在老师的超市里面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三、让小朋友来老师的超市购物,想好要买什么,买的东西应该在哪个区才能买到,如果遇到要买的东西不知道在哪里买该如何向超市工作人员询问,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出口的时候一起付款。

四、让小朋友分组自由的在超市购物,小朋友之间相互交流。

五、最后让小朋友展示自己的购物成果。

教学反思:

对于这个超市购物的区角活动主要创设相应的学习与游戏环境,更好地与幼儿进行有效回应与推动,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的缺陷,给更多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对幼儿来说,这一开放自主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也使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显现出很强的兴趣,但是幼儿的随意性比较强,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老师在孩子摆弄的过程中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表达表现的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充分展示自己。

延伸活动:

让幼儿多利用废旧物品参与到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来。于区角活动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 篇4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说课教案《去超市购物》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1、通过购物,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2、初步了解加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实际意义。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5以内得加减法。难点:学会用算算式表达。

在教法上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在"猜猜5元可以买哪两样"时,孩子知道两样加起来是5就对了,孩子的答案较多。在"我们来做营业员"时,让幼儿用5元钱买一样东西,应该找多少钱?幼儿非常感兴趣,在购物、付款的过程中感知到了加减法的有用性,知道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要求掌握了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加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最后,"去超市购物",要求幼儿一次只能买两样,加起来不能超过5元,由于答案的多样性,好多孩子就不知道该买哪两样,也就不会列式了,主要原因是本次的操作答案多种多样对能力弱一点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

总之,在本次教学中,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孩子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孩子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初步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运算方法都是孩子根据自己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尽管效果不是很好,但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最近,我班正在开展《我们的城市》这个主题,孩子们积累了很多关于超市的经验,其中储物箱就是他们关注的一个点。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些孩子谈到了储物箱打不开的话题,孩子的话题引发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设计本次活动,这个内容隐含了很多的教育价值,活动的主要立足点就是运用数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寻找密码的情景中感知3个数字不同的排列组合。

2、在活动中体验大家在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快乐。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排列卡、PPT、密码箱、礼物(博士帽)

活动过程:

一、交流(回忆超市购物的经验)

1、这是什么地方?(乐购超市)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你们真聪明,看到汉字、看到标志就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2、这是乐购超市里的什么呢?有什么用?怎样打开储物箱?

小结:超市的储物箱是为我们提供方便的。密码条是为了让我们能打开储物箱。

3、看,发生了什么事?

小结:原来他的密码条弄丢了,箱子打不开了。但打只记得密码条上的3个数字,是2、4、6,到底哪个数字排在前,哪个数字排在后,她忘记了,怎么办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发幼儿排排看,有几种排发?)

二、幼儿操作(在情景中感知数的排列组合)

1、分散操作,教师观察。

2、交流:请一名幼儿将操作结果介绍给大家,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展示。(当场来试一试能否打开)

3、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知道了3个数字排列出6个密码。密码一个也不能漏,漏掉了一个密码就有可能会打不开。

三、幼儿再次操作(运用数经验来解决问题)

1、你们本领真大,老师要奖励你们!奖品就在这个箱子里。想要得到奖品一定要打开箱子。告诉你们这三个箱子的密码都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数字都是一样的,是3、5、7。你们知道三个数字可以排除几个密码吗?好,我们赶紧把6个密码排出来。

2、幼儿个体操作,教师观察幼儿运用经验的情况。

3、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四、延伸

投放三个数字和四个数字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兴趣。(区域中进行)

活动反思:

社会课程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基于这一点,我在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上也是综合的。通过教学培养孩子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在与生活联系的活动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还有,孩子们发现了标价,知道了爸爸、妈妈是根据这上面的价格来付账的。即幼儿取相应价格的物品。超市少不了收银员,由于担心中班的幼儿在计算方面较弱,不能找出幼儿们购物后付账时的是否正确。于是我请了2位老师来做收银员,来检查幼儿在购物时出现的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生动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们从认识各种各样的物品开始,与幼儿一起探索各种不同的物品,进而了解钱币与购物的关系,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幼儿自己动手摆放,把他们有关超市的认识转换成各种有趣的游戏。总之,在这个生活化的课里,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陪伴中班的幼儿一起经历这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 篇6

《去超市购物》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一学期“生活百事通”单元的首篇课文,课文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本课重在以购物的有关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文明购物和明白消费的教育。

针对课程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在超市及其他商店的有关知识。

2、学习文明购物和明白消费,初步懂得在消费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3、教学重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时,应以学生的体验感悟为主,活动设计针对学生实际,采取图像感知、情境体验、故事导入等教学方法,并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根据课文内容,我将教学分为这两个教时五大版块组织教学:第一教时通过观看一段超市购物的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怎样在超市里购物,在超市里购物要注意些什么,初步明确在超市中应该文明购物和明白消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模拟超市里进行购物,通过分组合作中,进一步体验文明购物和明白消费的必要性。第二教时在回顾如何进行超市购物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小小研讨会”“各类商店比较”、“商标品牌大搜索” 三个教学板块,通过一系列的研讨活动,让学生了解与商品有关的一些知识,初步懂得在消费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学生亲身体验,新课伊始,教师以一段录像引入新课:双休日,妈妈带丁丁去超市购物。让我们一起随着丁丁跟妈妈到超市里去买东西,一边看录像一边想:丁丁和妈妈是怎样在超市里购物的?在超市里购物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通过银幕直观地了解超市的机构设置和购货特点,仿佛身临其境地参观一次超市。利用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知道超市购物的特点和优越性。通过交流感悟,初步明确在超市中应该文明购物和明白消费。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去超市购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在教室里设置三个模拟的商场摊位,将学生课前准备好的实物进行展示,有的实物贴上商标、厂名、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价格等,有的则是“三无”或是保质期已经超过的产品,让学生分组自由上来选购自己需要的产品,看看学生是否能文明购物和明白消费。通过模拟购物,教会学生购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购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分组合作中,进一步体验文明购物和明白消费的必要性。

开展小小讨论会:讨论专题一:买到了假货怎么办?讨论专题二:说说自己看到的确价格变化现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生活经验。利用文中的教学资源“如果买带假货,怎么办?”“教你一招”,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师出示不同的商品,让学生讨论青菜、玩具熊、瓷砖、报纸、咳嗽药分别在什么地方购买。充分运用课文中各类商店的照片,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比较一下各类商店的异同,并交流一下在购买何种商品时适宜选择何种商店,进一步教会学生生活的经验。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于如何挑选超市里的商品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于是让学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 将课前搜集到的各种商品的包装盒进行展示,说说这些商品是在哪里生产的,想想为什么他们喜欢把商品卖到上海来,并列举一下上海、外省市和国外的著名品牌,谈谈自己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商品的认识。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交流,还不够成熟,敬请指正!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10以内连加算式的去处方法。

2、听懂游戏规则,并按要求进行记录。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布置超市的各种道具,带标价的商品图片若干,样币若干。

2、记录纸和笔,幼儿每人一份。

3、请一配班老师协助。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师:瞧,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你们想去购买吗?那我们一起来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吧!

2、游戏:“超市购物”,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交代游戏玩法。

师:你们每个人有10元钱,只能选择购买三样物品,三样物品的价格合起来不能超过10元。然后要把你选的三样物品图片贴在记录纸上,并列出算式三种物品合起来是多少钱。

(2)幼儿选购物品,教师巡视。

(3)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学习连加算式方法

①师:谁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记录结果呢?请你指着记录纸上的图或算式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如,我买了三种物品,胶棒的价格是1元、水彩笔的价格是3元、皮球的价格是6元;我列的算式是1+3+6=()。(教师把几位幼儿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边记录纸上相应的位置边读。)

②师:谁发现这些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多一个加号和一个数字。)这样连续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算式。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连加算式该怎么计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连加算式要分两步来计算:先算出1+3+4,再算出4+6=10,结果就是10、我们怎么知道这样算是对的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1下面排1个一元硬币,3下面排3个一元硬币,6下面排6个一元硬币,大家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元钱?(教师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依次点数硬币。)10元,跟我们刚才计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所以连加算式要分两步算,第二步算出的结果就是整个算式的答案了。

③师: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对吗?那现在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把答案算出来,然后再和同伴互相交换记录纸,来分享一下,看看同伴选了哪三样物品?他列的算式和算出的答案都对吗?如果不对,请悄悄的告诉他改正,好吗?如果判断不准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哦!

3、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习,巩固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交代题意。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 篇8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超市购物》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超市购物xz1569.COm

设计思路:

“数学是在孩子的生活中,数学是有用的”,作为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其主旨是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引导幼儿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认识货币后,结合幼儿的关注点和对超市游戏的兴趣,我们决定以“超市购物”这一实践活动为主线,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前的讨论——活动前的准备——超市中的交流——购物时的合作——快乐的分享——活动后的感受”,使之在实际的操作中体验交流、选择、合作、分享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探究交流的主动性。

2、使幼儿在尝试交流、选择购物中懂得做出决定需要考虑诸多方面问题,并在购物过程中体验交流、选择、合作、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天组织讨论,选择购物区域。

2、具体准备由幼儿与老师一起讨论决定。

活动进程:

(一)活动前的讨论

1.选择购物区域:

师:明天,我们要去大统华超市购物,因为地方大,而我们的时间有限,只能选择超市中的一个区域,下面请大家讲一讲,超市里有哪些区域?

幼:洗涤用品区,日常用品区,餐具区,儿童食品区,糕点区,蔬菜区……

师:选择那个区域呢?请小朋友决定。

(教师贴区域名称,准备好粘贴画“苹果娃”,以便幼儿决定后在其名称下贴一标志。)

师:请小朋友说一下作出准备的理由。

2.选择路线:

师:去大统华超市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步行街穿过,另一条是从城中菜场穿过;距离差不多,小朋友愿意走那条路呢?

师:请小朋友说出理由。

(大家各抒己见,发表选择路线的理由,遵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后决定步行街到超市。)

(二)活动前的准备:

师:我们去大统华超市购物,需要准备什么呢?

幼:要穿园服,要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给我准备钱。

师:准备多少钱?

(结合幼儿刚刚接触了5以内的加减运算,经过协商,大家一致同意明天穿园服,带5元钱,自己保存好。)

(三)超市中的交流:

1 .认标签(认识价格):

幼:老师,我想买这包饼干,我的钱够不够?

幼:老师,我想要这个魔方,我的钱够不够?

(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类食品,真得很诱人,然而,马上出现了问题:小朋友大多数不认识价格标签。)

师:不认识标签上的价格,是吗?那么你们想一下,除了问老师还可以去请教谁呢?

幼:我知道了,我去问问售货员阿姨吧,请他教我。

幼:我可以问问买东西的顾客。

(日常生活中,购物的经验并不缺乏,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去教孩子认识价格标签,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会尝试与周围的顾客、服务员去交流,并注意到使用了“谢谢、请、再见”等文明用语。)

2.同伴间的合作:

选择购物时有幼儿发现了自己的5元钱买不到自己喜欢的那种物品,怎么办?

师:那你们想想有没有别的办法?

幼:我可以找好朋友和我一起买,重新换新的商品买。

(自己喜欢的东西已经拿在手中,可是钱不够,确实挺可惜的,但是,在老师稍加启发下,聪明的孩子们马上想到了合作,并迅速的找到了合作伙伴,共同商议买什么,有的还计划好了怎样比较公平的分享。这一过程,是一个合作意识到合作行动的尝试,他们能从尝试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四)美食大家分享:

师:小朋友带回这么多好吃的,真能干!这些东西是我们自己吃了呢还是与别人分享呢?

鹏鹏:给老师吃,老师最辛苦。

婷婷:和爸爸妈妈一起吃。

小钰:我给奶奶吃,因为她每天都来接我送我。

文文:我给爷爷吃,因为他年纪大了。

(五)活动后的感想:

在整个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幼儿作出选择尝试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常识、自己的努力积极参与超市的购物、快乐分享时,相信他们会从中获得思考、交流、合作、认知等很多很多,更会体会到购物带来的成功喜悦。

本活动通过“超市购物”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不仅仅尝试着自己的选择,合作购买,而且通过尝试与周围人的文明交流解决问题,其中的心理体验远远大于外在的活动本身。真正体现了让孩子“走进社会、开拓视野”的理念。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 篇9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主题活动设计

教育价值

1.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的硬币及纸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

2.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丰富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运用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理解超市购物中存在的数学关系。

4.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

系列活动

活动一:参观超市

活动准备:到附近的超市联系参观的事项,准备摄像机、照相机。

组织策略:(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参观的目的与内容。(2)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参观活动。

活动二:超市里的商品真多

活动准备:观看参观超市的录像、照片。

组织策略:(1)教师和幼儿回忆所参观的超市名称。(2)幼儿讲述超市中的各种物品(商品、货架、收银台等)。(3)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超市物品的种类。

活动三:自己开超市

组织策略:(1)教师以前一天的游戏引出“开超市”的话题。(2)组织幼儿讨论:我们的超市中可以有哪些商品?这些商品从何而来?

活动四:商品分类

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小商品及商品的外包装。

组织策略:(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2)幼儿将小商品及外包装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3)同伴间相互介绍分类的标准及结果。(4)将分类好的物品分别装入游戏箱中。

活动五:制作商品价码标签

活动准备:分好类的各种物品、即时贴标签、笔。

组织策略:(1)引出给每种商品标上价格的话题。(2)幼儿讨论确定每种商品的价格。(3)幼儿给每种商品制作价格标签。

活动六:到“银行”取钱——认识人民币

活动准备:面值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与硬币若干,实物投影仪。

组织策略:(1)利用实物投影仪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请每位幼儿到“银行”取5元钱。(3)请幼儿相互介绍各自取5元钱的不同策略。

活动七:做钱包、装饰钱包

活动准备:幼儿自己收集制作钱包的材料,各种纸张、透明胶、双面胶、浆糊、蜡笔、水彩笔等。事先请幼儿回家观察父母的钱包,了解其形状、内部结构及外表的样式。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最近,我班正在开展《我们的城市》这个主题,孩子们积累了很多关于超市的经验,其中储物箱就是他们关注的一个点。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些孩子谈到了储物箱打不开的话题,孩子的话题引发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设计本次活动,这个内容隐含了很多的教育价值,活动的主要立足点就是运用数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寻找密码的情景中感知3个数字不同的排列组合。

2、在活动中体验大家在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快乐。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1、这是什么地方?(乐购超市)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你们真聪明,看到汉字、看到标志就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2、这是乐购超市里的什么呢?有什么用?怎样打开储物箱?

小结:超市的储物箱是为我们提供方便的。密码条是为了让我们能打开储物箱。

3、看,发生了什么事?

小结:原来他的密码条弄丢了,箱子打不开了。但打只记得密码条上的3个数字,是2、4、6,到底哪个数字排在前,哪个数字排在后,她忘记了,怎么办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发幼儿排排看,有几种排发?)

1、分散操作,教师观察。

2、交流:请一名幼儿将操作结果介绍给大家,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展示。(当场来试一试能否打开)

3、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知道了3个数字排列出6个密码。密码一个也不能漏,漏掉了一个密码就有可能会打不开。

1、你们本领真大,老师要奖励你们!奖品就在这个箱子里。想要得到奖品一定要打开箱子。告诉你们这三个箱子的密码都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数字都是一样的,是3、5、7。你们知道三个数字可以排除几个密码吗?好,我们赶紧把6个密码排出来。

2、幼儿个体操作,教师观察幼儿运用经验的情况。

活动反思:

社会课程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基于这一点,我在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上也是综合的。通过教学培养孩子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在与生活联系的活动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还有,孩子们发现了标价,知道了爸爸、妈妈是根据这上面的价格来付账的。即幼儿取相应价格的物品。超市少不了收银员,由于担心中班的幼儿在计算方面较弱,不能找出幼儿们购物后付账时的是否正确。于是我请了2位老师来做收银员,来检查幼儿在购物时出现的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生动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们从认识各种各样的物品开始,与幼儿一起探索各种不同的物品,进而了解钱币与购物的关系,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幼儿自己动手摆放,把他们有关超市的认识转换成各种有趣的游戏。总之,在这个生活化的课里,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陪伴中班的幼儿一起经历这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 篇11

1.10以内连加算式的去处方法。

2.听懂游戏规则,并按要求进行记录。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

1.布置超市的各种道具,带标价的商品图片若干,样币若干。

2.记录纸和笔,幼儿每人一份。

3.请一配班老师协助。

4.幼儿用书。

1.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师:瞧,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你们想去购买吗?那我们一起来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吧!

2.游戏:超市购物,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交代游戏玩法。

师:你们每个人有10元钱,只能选择购买三样物品,(教案出自:教案网)三样物品的价格合起来不能超过10元。然后要把你选的三样物品图片贴在记录纸上,并列出算式三种物品合起来是多少钱。

(2)幼儿选购物品,教师巡视。

(3)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学习连加算式方法

①师:谁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记录结果呢?请你指着记录纸上的图或算式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如,我买了三种物品,胶棒的价格是1元、水彩笔的价格是3元、皮球的价格是6元;我列的算式是1+3+6=()。(教师把几位幼儿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边记录纸上相应的位置边读。)

②师:谁发现这些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多一个加号和一个数字。)这样连续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算式。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连加算式该怎么计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连加算式要分两步来计算:先算出1+3+4,再算出4+6=10,结果就是10.我们怎么知道这样算是对的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1下面排1个一元硬币,3下面排3个一元硬币,6下面排6个一元硬币,大家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元钱?(教师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依次点数硬币。)10元,跟我们刚才计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所以连加算式要分两步算,第二步算出的结果就是整个算式的答案了。

③师: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对吗?那现在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把答案算出来,(教案出自:教案网)然后再和同伴互相交换记录纸,来分享一下,看看同伴选了哪三样物品?他列的算式和算出的答案都对吗?如果不对,请悄悄的告诉他改正,好吗?如果判断不准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哦!

3.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习,巩固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交代题意。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 篇12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1、通过购物,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2、初步了解加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实际意义。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5以内得加减法。难点:学会用算算式表达。

在教法上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在"猜猜5元可以买哪两样"时,孩子知道两样加起来是5就对了,孩子的答案较多。在"我们来做营业员"时,让幼儿用5元钱买一样东西,应该找多少钱?幼儿非常感兴趣,在购物、付款的过程中感知到了加减法的有用性,知道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要求掌握了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加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最后,"去超市购物",要求幼儿一次只能买两样,加起来不能超过5元,由于答案的多样性,好多孩子就不知道该买哪两样,也就不会列式了,主要原因是本次的操作答案多种多样对能力弱一点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

总之,在本次教学中,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孩子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孩子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初步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运算方法都是孩子根据自己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尽管效果不是很好,但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

  • 热门游戏资讯
  • 最新游戏资讯
  • 热门新闻资讯
  • 最新新闻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下载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