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9下载站:值得大家信赖的游戏下载站!

所在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爱国电影观后感(必备8篇)

爱国电影观后感(必备8篇)

发布时间:2023-09-14 17:28:58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爱国电影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 篇1

观《詹天佑》有感

论看红***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我们知道了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故事,并为他的事迹所感动。而进入大学以后的我,又**了红色爱国影视作品《詹天佑》,使心灵又受到了一次洗涤和震撼,不经意间,一缕思绪和一番感慨涌上心头,实是不吐不快。

电影讲述的是19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初,在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时期,在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国家贫穷、科技恶劣的条件下,一位享誉中外的中国工程师发扬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修建铁路的故事。电影大师詹天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铁路建筑师和奠基人。依靠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铁路设计、规划和建设的创新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奋斗的中国人。

影片分三个阶段讲述了詹天佑辉煌的一生。他负责中国铁路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和运营管理。从1888年到1904年,他参与了中国许多铁路的建设,特别是从北京出发,经过长城的京张铁路,是他设计和指挥的。电影续,辛亥革命爆发后,詹天佑积极倡导去规划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铁路网络,响应孙中山先生“发展国民经济,主张修筑铁路”的号召,满怀热情、克服万难、积极投入到建设铁路网络第一期工程的建设工作中。

而更加难能可贵地是,作为一名工程师,他制定并留存下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让中国的铁路事业有了很好的奠基,有的现在还具有借鉴意义。在影片的结尾,描述了詹天佑代表中国与日本人的艰苦谈判。他虽病缠身,但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可逆转地参与了防止日本人损害中国铁路权益的谈判。

他呕心沥血,最终因积劳成疾于1919年4月24日与世长辞。好一代铁路建筑大师詹天佑!

这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重大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影片,生动再现了詹天佑为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壮举,他的所作所为在我们21世纪的广大青年学子中引起了巨大共鸣。

时至今日,詹天佑这样一个历史人物还活在我们心中,历经百年而不衰,这绝不仅是因为他为中国建造了第一条铁路,那么究竟是什么跨越时空,如北斗星般指引着我们中华民族不断前行?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为此我大量的阅读、收集有关他的资料,试图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身体力行三个方面去诠释、去还原一个真实而不是脸谱化、标志化的詹天佑。

是什么支撑着他的爱国情怀和高尚人格?是什么鼓舞他诚信友善和身体力行?

他爱国敬业,具有强烈的民族尊严和历史责任感。一句“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是詹天佑先生爱国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当时朝廷腐朽衰败、国家贫穷落后、科学技术低下、人民民不聊生的历史背景下,他毅然决然地顶住外国人的冷嘲热讽和不为人知的艰辛,不依赖外国工程师,而起用了一批学土木工程的中国同学和学生。同时,他还要求,法院给予的公路建设款,应直接从国库中提取,不得向任何外国银行贷款,也不得由任何外国银行消费。因为詹天佑认为,只有这样,外国人才才能说,中国的京张铁路建设是在外国势力的帮助下取得成功的。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了民族的尊严,言出必行,以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强大的历史责任感作为他精神的支柱,爱国敬业,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矢志不移,用真真切切的行动、扎扎实实的本领,兢兢业业的态度向全世界诠释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者高尚人格和爱国情怀。

我们向詹天佑先生学习,就是要教导每一个中国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言出必行,都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始终放在第一位,不崇洋媚外,应明辨是非,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他诚信友善,据他的后人詹同济先生整理詹天佑资料显示,当时他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他先后引进了世界上当时最先进的一些技术如“郑氏车钩”以及曾经一度误传为他创造的“之”字形爬坡线路并且诚实地特意表明这些不是自己首创,而非居功自傲。“勿屈己而偱人,勿沽名而钓誉”是他做人的准绳,追求诚信的品德和科学的精神是他做人的境界。他对待筑路工人也加以关怀,充满友善。

我们向詹天佑先生学习,首先要培养人民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求是是正确认知外国和我国的国情文化,诚信友善、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是根本,通过学***化外国一切先进文化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在学***外国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不能失去自我。学好诚信友善,让类似毒奶粉,毒豆芽的不良商品不再留在我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让豆腐渣工程不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多一些像诚信兄弟一样的人,带给人间更多的温暖与信任。

他实践、实践、创新,推动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回首观之,如今我们庞大的铁道交通系统的建立不正是因为有了詹先生作为先行者的努力、创新和实践。詹天佑的嫡长孙詹同伟老人回忆:

詹天佑“铮铮铁骨不用外国一人一元,亲力亲为全家住进工地竹棚,一丝不苟精准计算震惊世界,清廉一生从不接受他人礼物”。他从不畏惧困难,凭借遇事沉着冷静的心态,他勇于创新、严谨求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一个伟人的风范。

我们向詹天佑先生学习,面对当今的社会问题,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学会解决困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带着辩证的思维,创新的想法,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之所在,却务必要认真严谨,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怕吃苦,不揠苗助长,脚踏实地,迎难而上。这是《詹天佑》这部红色影视作品更是詹天佑先生一生的经历带给我们中国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警醒着我们,鞭策着我们,鼓励着我们 ,希望我们能“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希望”。

我们来谈谈红色影视作品对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我认为学校此次征文活动的报道,是希望每个社会人都能重视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事关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同伴羡慕西方国家民主自由,认为我国**腐败**,而**也没有尽到应有的宣传责任,任由**纵横民众间,这是不应该的,是需要及时改正的。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信息的流通也没有受到阻碍。如果这些不利于民生的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传播,那么后果可想而知。中国拥有6亿多网民,每一个网民就是一个全**和自**,这点毫不夸张,网络传播使得各种社会思潮渗透和传播的渠道和速度更具有隐蔽性,信息的全球传播加大了意识形态建设的信息整合难度。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曾说:

“互联网是一个浪潮,在这一浪潮中还没有学会游泳的人将被淘汰”。互联网正在掀起影响人类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外围神经。针对网络应用以娱乐、消费为主的特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自**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从生活化入手,尤其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渗透入网络休闲、娱乐中,利用红色影视的传播,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达到无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效果,让爱国精神不再只出现在书本报刊,而能让它扎根在我们的生活中,成长于我们的心间,愿爱国精神之花开遍每个人的心灵土壤。

曾几何时,网络**俨然成了负能量的策源地和集散地,负面新闻连篇累牍、网络谣言层出不穷、消极情绪四处蔓延,红色影视招人嘲讽。我们的意识形态教育该警醒了!反观美国,虽然它对外宣扬“民主、自由、人权”,其实在美国国内不遗余力地宣传爱国主义,美国国民是最爱国的,为什么中国只要一强调爱国却会遭到嗤之以鼻呢?

实在是令国人深思!美国对世界挥斥方遒的底气从何而来?它的力量来自强大的船只、发达的经济和好莱坞对人民的爱国主义宣传。

好莱坞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是美国对外最有效的宣传工具,巨大的投资得到的是巨大的回报。全世界很多人都喜欢看好莱坞大片,但在好莱坞大片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他们认同美国的权力、正义和自由价值观。这种文化的侵略做的比咱们中国要好得多。

周小平和花千芳们在互联网上被吐槽、被围攻,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社会中严重缺失造成的恶果,亟待加以解决。改革开放后,面对网络时代浪潮中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冲击,我们的公众**做了什么?思想指导不清,公民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缺失。我们怎能忍受西方文化的腐败?信仰的缺失或动摇是不可避免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将红色影视作为抓手,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爱国不需要理由”、“没有强的国,哪来强的家”的正能量,唱响爱国的最强音。营**国主义、集体主义,讲奉献、求进取、诚信待人,友善和睦的社会风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史教育和爱国教育,打开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局面。

爱国电影观后感 篇2

观看爱国电影《铁血》后,我的感触很深。

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铁血》反映的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著名战役昆仑关战役。1939年冬,侵华日军派出号称“钢军”的精锐部队第五师团与第十八师团,在华南北部湾沿海钦州一带突袭登陆,攻占南宁,妄图切断当时中国大后方唯一畅通的国际交通线。在杜聿明的指挥下,中国军队史上第一支机械化大军第五军与日军王牌机械化大军激战近一个月,终于收复了位于西南国际运输线咽喉的昆仑山口。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彻底歼灭了日军精锐的21个旅,击毙了中村正雄少将,基本消灭了各旅指挥员;中国军队也付出了1万多人的伤亡。

电影《铁血》在描摹这段壮怀激烈的历史时,既着力刻画了杜聿明、戴安澜、郑洞国等国民党将领的内心波澜,也真实再现了下层官兵和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从而将战争宏观与战壕微观紧密结合起来,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

我记得片中的日本将士说了一句话:“打败一个阵地并不难,但要打垮人民爱国反抗的精神是非常之难!”当中华人民开始反抗时,日本帝国傻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中华人民为了国家赴汤蹈火,出生入死,能为国捐躯。

《铁血》这部片子里正包含着伟大的爱国之心。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五连长接到命令,炸毁了那座不惜一切代价阻止部队前进的碉堡。

五连长说:“如果我不把这颗该死的虎牙拔掉,你就拿我人头!”他指挥部队拼命地往前冲,手里拿着一个粗棒子,上面捆着五颗手榴弹或是几个炸药包。

革命战士们都冲上前去,为祖国,为村民,为死去的同胞报仇!但他们毕竟是血肉之躯,冲到近处,就快成功时,被敌人的机枪扫中,倒在了死去战友的身旁。接着,另一组士兵冲上来,另一组倒在血泊中。

连长看着平时的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这个世界,他很伤心。看到只剩下最后几个人了,一把夺去战友手中的一挺自动步枪,对着仅剩的战友喉到:“为了中华民族,冲啊!

”一个战友拦住他说:“连长!这又是何苦呢?

”连长还没听完,已冲了上去。结果还没跑到一半,他抽出手榴弹,拉了弦。就在这时,他深中数弹,艰难地抛出手榴弹后倒在地上,成为了一名烈士。

此时的我已是热泪盈眶,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是的,爱国主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赶走侵略者,不是同反动派作战。我们要用青年的鲜血、信念和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

没有烈士,今天就没有我们。他们的成绩鼓励我们努力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涤荡自身,战胜艰难险阻,积累着日月精华,奔向那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这正是我们每个今天的中国人所骄傲的。

爱国电影观后感 篇3

《小英雄雨来》观后感

四(1)王钺程

今天,我们看了《小英雄雨来》这部影片,看完以后,我为雨来而自豪,要知道,雨来和我差不多大,却是一名能与鬼子抗争的爱国小英雄。

一开始,尤来调皮捣蛋,游泳技术很强。在和同学们上课时,尤来总是写错字,只有三个字是对的。他捉弄老师,在锅里放了一个鱼饵,吓得老师跳了三英尺高

可惜这快乐的生活没过多久,就被鬼子的“扫荡”打破了。把老师抓走,还教他们唱日本国歌,但是他们并没有理这些日本人,还嘲笑捉弄他们。老师为了保护抗日交通员,宁死不屈。

雨来被老师所感动,发誓一定要救出老师。雨用自己的智慧,给日本鬼子在酒里下泻药,用弹弓打鬼子,用绳子吊鬼子受雨之苦。当魔鬼把老师带走时,雨来趁其水质好,用木头打翻了日本魔鬼的船,成功救出了老师。

当大个子以为雨来是在与日本鬼子的斗争中牺牲的时候,他从水里跳了出来。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雨来的机智、勇敢和对祖国的热爱所教育。我们现在正处于和平时期,但我们不能丧是爱国主义精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古训。

举手之劳,大家都应该做的事,不能懒得做。家里有垃圾,你不捡,别人会认为你不爱家;教室里有垃圾,你不捡,别人会认为你不爱班级;等到了外国人面前,地上有垃圾,你还不捡,那他们会认为你不爱国,丢了国人的脸。到时候,就铸成了大错,就是不爱你的母亲——祖国。

爱国主义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运动员在赛场上为祖国母亲的光荣而努力。这些举动都是爱国的举动,哪怕做没有人会看到的“善小”,都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爱国电影观后感 篇4

看完《张思德》这部影片,感觉非常好。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是用如此多感人的真实细节刻画了革命队伍的各种人物。

张思德生活在一个革命的大家庭里。这个家的每个人都很生动。尤其是张思德和老战友之见的感情,在一往的电影中是罕见的。电影《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瞬间,穿越60载岁月。一个普通的士兵,守卫着——开辟荒地——烧炭,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

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他那样淡泊。三过草地的老红军,班长一当7年,一整编,又成了战士。别人看不到的角落,正是靠着自己的收入、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地装在他心里的。

他认保育院不幸失语的孤儿做儿子,用心血崔开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简下来的老兵当父亲,真诚的抚慰一抹晚晴。 这些都让人非常受感动。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

尽管一切都很平凡,但正是这种平凡造就了伟大。60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

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张思德,一个说得少做得多的人,用他的朴素和纯洁说服了周围的人,让我们在60年后的银幕下肃然起敬。张思德诠释着崇尚的做人标准: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张思德只是这支伟大球队的代表。在他面前和身后,有一长串的名字:

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从抗日到执政为民,从改革突破到加快发展,每一个平凡的生活都延续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党的事业也日益发展壮大。但是,无论形势和任务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是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未来将反映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战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角度看,中国劳动妇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献身于战争。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

如果老百姓能打,我们军队该怎么办?然而,历史恰恰证明,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秉鲁子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大雪半夜,朱德同志走出院子,看见士兵们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

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

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真的很感动,也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我更感受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回顾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中国的和平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日战争精神。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血腥的岁月。我们要永远铭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几千位革命先辈。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和共产党精神的丰碑。

爱国电影观后感 篇5

——《小兵张嘎》

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你会想起那些为我们创造这一切的人吗?你不觉得我们现在很幸福吗?当我怀着期盼的心情看完《小兵张嘎》的时候,里面的主人公嘎子使我久久难忘,他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我感动,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小兵张嘎这个名字想必大家也不陌生吧!是的,就是他,这个机敏、滑稽、幽默、可爱、热爱祖国、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小英雄。嘎子小时候很苦,但是他为了改变这种生活小时候就参加了红军,成为了红军战士的一个小帮手,同时也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

嘎子多次完成重要任务,有一次他还带伤捉拿鬼子呢!嘎子还有一个聪明的脑子,我相信鬼子都有几分佩服他。

现在想想自己,相同的年龄却有很大的差距,跟他相比,我们显得很渺小,对此我们应该觉得惭愧之极。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生活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哪又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会出现在艰难险阻的战争年代,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

只有像加西一样,敢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今天,我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机遇和挑战并没有消失,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去 “拯救”世界。

牢记苦难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设更好的明天。鲁迅先生说过:“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柴,而结果往往是一小块。

”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会,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我们是充满希望的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江大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祖国方兴未艾的改革大潮中,我们要通过实践创造一切。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来开创。

这就是新一代建设者的精神。我们要像嘎子那样,做生活的强者,争做祖国的有用人才。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武装自己,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民族文化,为祖国的持久繁荣繁荣作出贡献。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蓝天、青山、碧水、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国力更加强大,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为了这些而努力吧!

观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被送到兰考县工作后,为了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他全力以赴。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他一上任,就把车站积压的救灾物资分发给贫困群众。他不顾身患重病和风吹雨打,坚持下乡调察洪灾,号召群众与天抗争,挽救被水冲垮的庄稼。

当别人给他应得的米蛋时,他不在乎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给群众

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在餐桌上,小儿子哭着把玉米芯扔在地上,喊着要肉。

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

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

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42岁的时候,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的好时机,但焦裕禄却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离开了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远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爱国电影观后感

今天下午观看了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铁血》。

反映国民**军与日寇浴血战斗并战而胜之、但拍摄完毕却被雪藏了十一年之久才见天日的抗日战争电影。

笔者对《铁血》一片持肯定的态度,虽然个别情节明显地是为了戏剧性而“编

造”出来,但并未影响故事主题的发挥,把杜聿明所领导的国民**第五军视死如归、英勇抗战的事迹如实地再现在电影观众眼前。

今春,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审批核准的一批历史教科书,肆意美化日本皇军侵略亚洲各国所犯下的战争罪行,歪曲历史,无视侵略受害者的感情,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纷纷大声疾呼:历史不容篡改!

今年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中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借此机会,提醒国民毋忘国耻,奋发图强。在众多的庆祝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国内**上出现了谨慎但毫不含糊的文字,确认“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日寇英勇斗”的形像。

回到正题,来看看《铁血》是如何向观众展现中**人在正面战场血战日寇的

吧。故事发生在1939年冬天。自从日本人两年前在北京芦沟桥点燃战火,中国经历

了淞沪会战、南京大**、台儿庄血战(告捷)、武汉大撤退、长沙会战等重大事

此后,日军突然从东北战场调到南方,开辟了严重破坏俄军的第五师

在桂南战场上,南北控制中国后方的军事布局令人垂涎。

中国全民抗战进入严峻时期。

保家卫国,乃军人天职。电影开始的一个场面,是雨中的国民**第五集团军

军长杜聿明率领全体官兵在南方某火车站向乘专列经过的“校长”(北伐期间蒋中

正任广州黄埔军校校长)请战,其心之诚,其志之刚,浩然正气,气吞山河。

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听见过“蒋介石”三个字,但从火车上已经下寝的“校长”到

战役胜利后颁发嘉勉令的“委座”,这位战时中国领导人、中**队最高统帅的影

子却贯穿整个故事的发展。

与很多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电影不同的《铁血》,没有八股,没有光环,却

着重描写中国人民的血肉、生活、感情、缺点和战争

的惨烈,描述中**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杨振宁的岳父、国共内战中败在刘、邓大军手下的杜聿明将军,在《铁血》中率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团,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更不惜立下军令状,以“个人愿意承担所有责任”来向“校长”请战,充份展现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黄埔军魂。

电影中,**将士前赴后继,为国牺牲,其壮烈场面,其动人之处,催人泪下。

在这方面,影片的镜头并不吝啬第五军团的英雄事迹:在日本机枪扫射下一排排倒下的优秀中国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民族的新生活。在敌人

堡垒炮前绑在竹竿上的一捆炸药和手榴弹,突然在我脑海里闪现出国共内战时期解放军英雄董存瑞的形象,他是中国人民的血肉之躯

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今天,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实事求是面对历史,

走出本民族历史恩怨的阴霾,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是《铁血》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和启迪。

宣传部王雯

《长征》观后感

这周,我看了一个名叫《长征》的电影,以前总听说长征的事情,但不知道是怎么事,看完后才明白了长征有多么感人、多么伟大,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1934年,蒋介石不顾日本军国主义入侵东北三省,侵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事实,依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军**苏区进行了五次大围剿,在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进文秘114版权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行了战略转移,开始了人类历史上震惊中外的壮举——两万五千里长征。

整个长征的过程是那么的艰苦,没有食物,没有交通工具,物资极度匮乏,再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国民党部队的拦截追击,但是红军战士排除万难,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勇敢的浴血奋战,经历了无数场战斗,爬雪山过草地,走了两年的时间,终于到达了延安,取得了胜利。在整个长征的战斗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红军的先头部队强渡大渡河成功后,国民党就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泸定桥,企图把红军的队伍切开,但先头部队的战士们用两天的时间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赶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到达。而后续红军部队组织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击队,攀着只剩下铁链的‘铁索桥’,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他们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伤落入水中则必死无疑。但战士们仍然勇敢地冒着密集的炮火,勇敢而顽强地向前冲去。一个倒下,另一个冲上来,在敌人即将倒下的时候,受伤的士兵还在向敌人射击。

他们知道他们知能前进。他们身后是毛主席、共产党和数万红军战士。最后,剩下的战士冲破了敌人桥头堡的火墙,冲进了泸定城,与跟随的红军战士一起,歼灭了国民党军。这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消灭大渡河以南红军的企图。

为长征的胜利大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长征的路上象这样的战斗还少吗?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还有金沙江、腊子口。多少红军战士在战场上牺牲;多少感人的生死事迹;多少爱国者流血牺牲。

其实从一开始红军就胜利了,因为他是正义之师。红军深得民心、团结奋战、保卫祖国。无论是大渡河还是金沙江,无论是雪山还是草原,无论蒋介石军队有多少炮弹,无论是物多么少,天气多么恶劣。

这一切都无法阻挡红军的步伐。

长征的伟大不仅仅是他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长征让我们感到了正义的力量,长征忘我的大无畏精神和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气魄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代人。让我们记住那些勇敢的人,象他们一样勇敢地前进,为祖国努力学习,努力前进

《建国大业》观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

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

”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爱国电影观后感 篇6

本片再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塑造了以田汉、聂耳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精英奋起抗日、勇往直前的爱国形象;讲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最初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而诞生的来龙去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国歌》结束了。

但在我的脑海里,电影里的一幕还在回放,我的心还在随着国歌跳动。

电影主要塑造的是国歌的作词者——田汉,又在其中夹杂一些爱国热血儿女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他们在“9.18”事变、沪淞战役后,在上海、在东北为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而电影的主线,则是田汉的思想变化。

从他遇到两位东北学生开始,深入地了解了侵略者对人民造成的巨大创伤;后来感受到了全世界的华人对抗战的支持与贡献,又差点被日本军队绑架,从而了解到了精神对人类的鼓舞,着手开始拍抗战电影;而在最后,当他经历了好友妹妹与东北学生的牺牲后,完成了思想最后的蜕变,终于一气呵成写下了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也就是后来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这部影片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肆无忌惮地在中华大地上横行霸道,**我国人民,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恨和反抗。但是,国民党采取不抵抗的政策,使中华民族遭到践踏,大江大山落入敌人手中,母国饱受**之苦。

就在这关系民族生死存亡之时,田汉、聂耳认为必须有一首能够激发人民斗志,壮我中华气势的歌曲,来唤醒中国人民,鼓舞他们不畏流血牺牲,为祖国、为人民而战,于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了--国歌诞生了。

“起来,起来,起来……”听着这熟悉的歌词,使我感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这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田汉先生作词时,对民族复兴和繁荣的渴望。而且对现在而言,这句歌词也并没有过时。

落后即将被打破的教训,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诫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虽然“站起来了”,但要加快赶超发达国家的步伐,增强综合国力。让历史的教训不再重演。

纵观全片,高潮迭起。高潮的出现,也使观者的思想处于亢奋的状态。在影片的最后,当已身处在监狱中的田汉听到了高墙外人们为他播放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我们的情绪也已到了最高潮。

当时,整个身体仿佛充满了勇气和希望,敢于随时冲在队伍的最前面。这是精神带给我们的力量。

在影片中,田汉意识到自己对抗日战争的支持,不仅是金钱或士兵的援助,更是激励和鼓舞人们的精神力量。因此,他想到了用艺术的形式。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终于明白了歌曲是最流行、最方便、最鼓舞人心的艺术。

而说到底,其实这些都是精神的力量。

我们的身体,无论是血肉,都会疲惫,受伤,甚至消逝。然而,圣灵延续了我们肉体存在的时间,给予我们肉体得力量。当军队疲惫不堪,无法继续,歌声嘹亮时,战士们的精神就会为之动容,为之兴奋。

这不是因为睡觉或吃饭,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满足。贝多芬的“命运”,流传于世,被人们所称赞,那是因为作者已将自己的精神传入作品当中,听者,也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振奋与鼓励。力量,是我们的思想与精神传递给我们的。

当我们静静地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听一首歌,看一部电影,我们的心就会一点一点地充实起来。它就像热量传递到我们的心脏,我们的身体;它就像一个电池板,没有一点一点地被激活。那种力量,能够持续很久很久。

多少年来,《义勇军进行曲》一直鼓舞着中华儿女。在战场上,在天安门,在学校里,在我们心中,它被唱过无数遍。它鼓励着我们前进,支持我们继续。

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它永远是最伟大的歌曲。

作为一个跨世纪的**人,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真正的能力。如何做才能学好本领,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学习固然重要,但不能局限于“主科”,而忽视对课外知识的“吸收”,不能放弃自己的爱好,否则,就会成为“正宗”的书虫。

我们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特别要敢于探索、敢于攀登知识的高峰。

爱国电影观后感 篇7

电影《雷锋》观后感

下午我们全校观看了《雷锋》的电影,雷锋叔叔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听过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所以他搭了一列好火车。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的两个情节:一次,雷锋去看医生。不幸的是,当他走到半路时,下起了暴雨。他看到一位老太太抱着一个三岁的孩子,在去几十英里外一个村庄的路上,非常困难。雷锋便决定送他们去。

在路上,雨下得越来越大,泥泞溅满了雷锋的下半身,在上一处土坡时,雷锋一手扶着背上的小孩,一手在湿软的土坡上挖出一道平坦的路,让跟在后面的大娘走好一些。然而,雷锋在把母亲和孩子送到目的地后,在暴风雨中不打招呼就消失了。雷锋叔叔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啊!

电影中的另一个情节是: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给士兵们洗了所有的袜子和衣服。雷锋叔叔发现他的衣服不见了,他到处找。后来他找着了衣服,袜子仍然没找到。

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

”雷锋叔叔说:“这总比我以前光着脚上山砍柴强多了!”王大力又说:

“那你不觉得丢脸吗?千缝万补的”“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从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叔叔的节约精神。

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工资,他却把钱存在银行。

看了《雷锋》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很自责。由于雷锋叔叔这么节约,我们还这么大吃大喝。今后我要向洗雷锋叔叔学习,向他学习勤奋、朴实、乐于助人!……

今天,雷锋的精神仍然影响着人们。我们周围有许多雷锋式的人

交警,他们日夜站在马路边,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不管是风霜还是雨雪,他们总是屹立在那里,指挥着车辆顺利通行,提醒着人们要注意安全.红灯绿灯映入眼里,但人们心中却时时不忘交警,因为,他们为这个事业付出了太多太多,不管道路多么艰辛,他们毅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交警,不正是雷锋似的人吗?

老师,他们辛勤的工作着,不知批改过多少作业,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的汗水.正是在他们的教导下,我们懂得了怎样做一个有抱负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知法守法,有益于人民的人;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不知道有多少人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付出自己的努力,回报别人的幸福。

在我们身边辛勤工作的园丁们不正式雷锋似的人吗?

这些事例太多太多……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雷锋无出不在。他们学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在平凡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雷锋精神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平凡,但并非琐碎;

向雷锋同志学习!

指导老师蒲明叶

爱国电影观后感 篇8

今天下午在上海观看了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铁血》──一部正面

反映国民**军与日寇浴血战斗并战而胜之、但拍摄完毕却被雪藏了十一年之久才

见天日的抗日战争电影。

笔者对《铁血》一片持肯定的态度,虽然个别情节明显地是为了戏剧性而“编

造”出来,但并未影响故事主题的发挥,把杜聿明所领导的国民**第五军视死如

归、英勇抗战的事迹如实地再现在电影观众眼前。

今年春天,日本文化部(教育部)批准了一批历史教科书,肆意美化日本皇军

对亚洲国家犯下的歪曲历史、无视侵略受害者感情的战争罪行包括

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并大声呼吁:历史不能被篡改!

今年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中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借此机会,提醒国民毋忘国耻,奋发图强。在众多的庆祝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国

内**上出现了谨慎但毫不含糊的文字,确认“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日寇英勇

战斗”的形像。

回到正题,来看看《铁血》是如何向观众展现中**人在正面战场血战日寇的

吧。故事发生在1939年冬天。自从日本人两年前在北京芦沟桥点燃战火,中国经历

了淞沪会战、南京大**、台儿庄血战(告捷)、武汉大撤退、长沙会战等重大事

此后,日军突然从东北战场调到南方,开辟了严重破坏俄军的第五师

在桂南战场上,南北控制中国后方的军事布局令人垂涎。

中国全民抗战进入严峻时期。

保家卫国,乃军人天职。电影开始的一个场面,是雨中的国民**第五集团军

军长杜聿明率领全体官兵在南方某火车站向乘专列经过的“校长”(北伐期间蒋中

正任广州黄埔军校校长)请战,其心之诚,其志之刚,浩然正气,气吞山河。

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听见过“蒋介石”三个字,但从火车上已经下寝的“校长”到

战役胜利后颁发嘉勉令的“委座”,这位战时中国领导人、中**队最高统帅的影

子却贯穿整个故事的发展。

与很多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电影不同的《铁血》,没有八股,没有光环,却

着重描写中国人民的血肉、生活、感情、缺点和战争

的惨烈,描述中**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杨振宁的岳父、国共内战中败在刘、邓大军手下的杜聿明将军,在《铁血》中

率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团,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更不惜立下军令

状,以“个人愿意承担所有责任”来向“校长”请战,充份展现视死如归、顶天立

地的黄埔军魂。

电影中的戴安澜、郑洞国、邵师长、董排排长等中国人民军将领都在一起

先士卒,勇猛无比。

电影开始有一幕老百姓拦截**开往战场的情景。因为广西老百姓和这些来自

河南士兵的语言交流有困难。他们以为自己是逃兵,不放手。最后通过一位本地兵

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解释之后,团长带领全体官兵向老百姓下跪,发出了“消灭日寇,

保我山河”的誓言。

共产党军人建立军纪靠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整顿军纪,则靠铁

面无私和钢的纪律,靠棍棒杖罚。对于后者,《铁血》通过两个情节作了生动的描

述。在第一个情节里,某日,在广西巢宁县安营扎寨的第五军团某部驻地发生了一

宗士兵**民女的事。某部团长面对痛不欲生的民女发誓:“姑娘,我一定要给你

还一个公道。”他立即召集全团官兵:“你们哪一位干的,站出来,我邵某人给你

叩头了!”结果没有人站出来。他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裸露出上身,同时命令所

有人**。结果被民女抓伤上身的某连长无所遁形。面对这位战功显赫的爱将,团

长含泪摘下了他的军徽和勋章,送上一碗酒,然后把他送上了黄泉之道。

在另一种情况下,在与日军作战和返回防卫休息的间隙,排长董发现几名士兵进攻日军

姬,出去抽烟赌博,立即召集全排,斥责不听话的士兵,当众扇他们耳光。

这时团长出现,训斥违纪士兵之余,也批评长官教导无方,责令要与违纪士兵一道

受罚,每人军杖二十大板,直把众人打得皮开肉绽,眼冒金星。

黄埔军人就是这样“打”出来的。

《铁血》是一部充满血腥的电影。面对优势装备的敌人,中华将士以血肉之躯勇

战胜敌人的精神,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昆仑山口战役的最后胜利。由杨光远导演的这部电

影,没忘了渗入一段儿女之情,把国仇家恨加以人性化。《铁血》中对董排长这位

小人物用了最多的胶卷。电影摒弃了传统正面人物的脸谱化,董排长的扮演者乾瘪

瘦削,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有点鼠目獐眼,活像一名瘦皮猴。然而,正是这样一

位满身旧军人习气的小长官,却在电影中表现出一位有血有肉中**人的英雄气概

而人性善良的一面,这些都是通过董排长和桂花一个爱孩子的表现。美貌

桂花原来是县里的青楼女子。当她赎身成为一个好女孩后,她带着一个女孩回到家乡生活和结婚

果女孩在日寇空袭中被炸死。悲痛欲绝的桂花,把女孩的一顶小花帽挂在自己大门

外的门梁上,从此闭门裹足,谢绝一切访客。董排长从其他难民口中听了桂花的故

后来,他打开桂花门,发誓要杀十几个鬼魂,为桂花报仇,然后回来娶她。

最后,董排长带领敢死队在黑暗中与昆仑山口作战。他为国家而死,实现了对爱人的诺言

下的诺言,也给桂花留下了无尽的痛楚。

笔者还留意到,《铁血》整部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任何中国近代史中关键

这些人物的名字既没有提到蒋介石和国民党,也没有提到毛泽东和共产党。战场上的军队

是中国的军队;昆仑关上百孔千疮、弹孔累累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是中国的国旗,

迎风飘扬,向日寇、向世界宣扬国威。信息再明显不过,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的

事,是全民族的事。

电影中,**将士前赴后继,为国牺牲,其壮烈场面,其动人之处,催人泪下。

在这方面,影片的镜头并不吝啬第五军的英雄事迹:在日本机关枪的射击下

一排排倒下去的优秀中华儿女,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民族的新生。在敌人

在堡垒炮前,一捆**在竹竿上的炸药和手榴弹突然闪过中共的脑海

董存瑞,内战时期解放军的英雄,是中国人民的血肉之躯

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今天,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实事求是面对历史,

走出本民族历史恩怨的阴霾,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是《铁血》这部电影带给我们

的积极意义和启迪。

上一篇: 还款合同

下一篇: 用工合同推荐

  • 热门游戏资讯
  • 最新游戏资讯
  • 热门新闻资讯
  • 最新新闻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下载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