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9下载站:值得大家信赖的游戏下载站!

所在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小学七单元教案热门9篇

小学七单元教案热门9篇

发布时间:2023-09-12 18:04:41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小学单元教案 单元教案

这篇“小学七单元教案”是1569下载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下面的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阅读。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设计教案需要注重创新和变革。

小学七单元教案(篇1)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比“速度”、“图形放大缩小”“水果价格”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出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情境,真正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本质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通过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利用“苹果买卖”“图形放大缩小”等素材,设计了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小学七单元教案(篇2)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1、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NO:2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角50角=()元

2、8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NO:3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程。

3、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NO:4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练习中试试看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元8角=()角12角=()元()角

1元3角=()角15角=()元()角

二、新授。

教学例8。

课件演示(小朋友购买皮球)。

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

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

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

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学生:45—40=5(元)(教师板书)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

(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

2元=20角0。5元=5角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

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2)“买上面3种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同一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列式计算?钱该怎么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角+2角+6角=11角=1元1角

(3)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块这样的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角。

(3)要买一把小刀,还差()角。

(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文具是()。

小学七单元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引领学生走进爱的故事中,欣赏爱的故事,品味充满爱心的语言,体会爱心带给人们的幸福,还要围绕爱心故事学习课文中主要人物的高尚品质,进一步感受爱心文字的教育魅力。课文有《5、泉水》,《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7、我不是最弱小的》,《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展示台、口语交际等都围绕爱的故事这个体裁进行训练。

【设计理念】

作为单元课文学习之前的“入门课”或“启始课”,培养学生建立单元学习整体意识,对课文先整体把握,引发阅读期待,为课文学习做好准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彰显学生个性奠下基础。其中,“通览与感悟”是单元导读课的重中之重 ,通过“通览”推波助澜,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解读文本。教会同学们从字、词、句、段、篇各个角度去解读文本。这可以使同学们言之有物,每人都有不同程度对文本的感悟。

【教学目的】

1.了解本单元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把握单元文化主题。

2.对课文先整体把握,了解四个爱心故事的大概内容,体会到关爱别人给人们带来幸福。

3 体会爱心故事的魅力,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本单元的学习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建立单元学习整体意识。更好的把握本单元的整体,明确本单元的所有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做预习提纲,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故事的大体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这四篇课文的兴趣,同时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交流谈话,引入正题:

谈话交流: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个单元课文,里面有四个很好看的故事,你们想看吗?

(设计意图:激趣谈话,目的是激发孩子对新课文的兴趣,让孩子们自觉的走进教材、走进课文、走进精彩的世界)

二 初读导语,了解主题

师:翻开课文第19页,全班齐读一下单元导读语,看看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找找导语中的关键词,你就明白的了。

1. 学生齐读后,找出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用笔画下来,与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击件3出示本组的主题、目标)这段导语写出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点明了学习目标也提示了学习方法。

3.大家看着大屏幕,一起读。(齐读)

小结:接下来,我们将在导语的指引下,学习第二组四个富有爱心的故事,学习做一个好孩子的道理。

(设计意图:意在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把握单元文化主题。)

三 浏览课文, 明确任务

请大家打开书本目录,看看围绕学习主题,本单元安排了哪些内容。

1.全班学生一起说,教师一一点击课件4出示!

2.教师解读(鼠标指,学生读):本组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5、泉水》,《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学习这两篇课文,大家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提示和课后出示的问题用心去品读感悟。两篇略读课文分别是《7、我不是最弱小的》,《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大家可根据课文导学提示进行学习。语文园地里又有四个环节,分别是(口语交际、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好了,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我们已有了大概的了解,这节课就让我们阅读这4篇课文,看看这些课文讲述了怎样感人的故事吧?在这之前,我可要先检查你们的预习哦。告诉大家,这四篇课文你是怎样预习的?都预习了什么知识呢?

3.学生汇报。检查预习,让孩子先自荐当小老师带读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满足孩子们先睹为快的心理,对课文先整体把握,引发阅读期待,大力地表扬小老师,激发孩子的强烈的表现欲望,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四 自读课文, 感悟内容

1、(课件出示学习方法)读书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初读这一组课文之前,这里的一些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有感情响亮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和身边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能认识课文生字,将课文读通读顺。从课题入手,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概内容,明白做人道理。

(2)轻声快速朗读课文,从课题入手,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概内容,明白做人道理。

(3)默读课文,从课题入手,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概内容。学习主人公的好品质。

师提示:在读书的过程中,你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2、学生谈几种读书方法的理解,明确读书不同的要求。读书最基本要做到准确、流利。

(设计意图:“通览与感悟”是单元导读课的重中之重 ,导读课的精华所在,通过“通览”推波助澜,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解读文本。教会同学们从字、词、句、段、篇各个角度去解读文本。这可以使同学们言之有物,每人都有不同程度对文本的感悟。)

师:都读好了吗?

五 汇报收获,交流感悟

(一)交流读书收获。师: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现在请同学们把触动你心灵的课文和大家交流。点击课件

预设

1、学生自由朗读《5、泉水》这篇课文。

1)师:巡视,点拨。发现有几个学生边读边批注,教师及时表扬。发现读完早的,让他们把感兴趣的再读读,想一想。

2)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这个故事讲什么的呢?你学习泉水的'什么好品质呢?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师板书。

3)如果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该怎样学习?

2、学生齐读《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

1)《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2)课文中有一句话很关键、很重要,告诉人们雷锋叔叔是个怎样的人?找出来读一读。

3)你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雷锋叔叔的什么精神呢?什么叫活雷锋呢?你会怎样做?

生:乐于助人、多做好事、帮助有困难的人。师板书。

3、检查预习《7、我不是最弱小的》

1)谁能谈谈这个故事到底讲什么的?课题你会读吗?

生:小故事很感人,课文主要通过一家人雨中互递雨衣,表达了关爱家人,保护弱小的好品质。不同的重点词表现不同的语气。

故事的角色有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野蔷薇

道理:每一个人都不甘弱小,都关爱别人,保护弱小。师板书。

2)点击课件:《我不是最弱小的》讲述了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 )和( ),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看到了( )和( )。突然,( ),妈妈把雨衣递给( ), ( )又把雨衣递给( ), ( )把雨衣遮在( )上。

4、检查预习《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1)和《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相似的的是,文中也出现了不少的角色,分别是谁?

生:爸爸、卡罗尔、伯洛、男孩、女孩

2)课文讲什么内容?

(点击课件,出示填空)《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课文讲了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 )就给她出主意( )要小猫。可别人( )了许多许多小猫,爸爸又( )把小猫送人。当别人都把小猫( )时,喜欢小猫的卡罗尔非常( ),可就在这时候,她惊喜地发现她最喜欢的那只小猫留下了,卡罗尔终于有了( )。

3)在这篇课文中,也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你能说出来吗?

生:生活中,我们要爱护小动物,要关爱小动物 。师板书。

(设计意图:有了一定量的积累,这样同学们畅所欲言,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地体现文本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碰撞。最后一跃自然会产生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这样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六 总结本组课文特点,总结学习方法

1.通过刚才初读课文,再结合单元导读,谁能谈谈本组故事的特点。

2. 生汇报,师指着板书: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保护弱小、爱护小动物,集体复述。

3.同学们在汇报读书感受后,再次明确本单元学习主题:关爱。

4.师板画心形。总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七 作业布置

(点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作业:

▲ 继续自学生字词语,学会扩词、造句等。

▲ 搜集与本组课文有关的资料(如雷锋叔叔简介,《雷锋日记》等作品)与大家分享;学唱《泉水叮咚》这首好听的歌曲 。

▲ 课后阅读自己喜欢的爱心故事、《同步拓展阅读》第五课到第八课。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板块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凭借教材这个“例子”明确本组课文特点,总结学法,积累语言,悟出规律。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本以外的文章,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举一反三,顺利迁移,在大量阅读中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还能让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博大才能精深,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也可以培养同学们搜集信息的能力。)

附板书设计

第三组 关爱

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

保护弱小

爱护小动物

小学七单元教案(篇4)

教学内容:p.15~17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

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认识1毫升

1、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现在我们要用它和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

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4、介绍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时我们生病了,要喝一些药水,(取一药水瓶)读: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问:我没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这15~20毫升药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

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回家练习:用刚才认识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四、升和毫升的进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

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5.练习:2000毫升=()升4000毫升=()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

2、倒出100ml饮料,数一数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四.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课后小记:1毫升概念的确立,让学生观察1毫升在量器、瓶盖中的情况、用滴管装,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学生感兴趣。认识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约10毫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寻找、认识毫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学具。

授后小记:

前两课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学容量单位应该以动手操作及实物演示为主要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前我利用学生群体收集了大量练习中出现的容器实物,在课上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切实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及各种小容量容器的实际大小。

小学七单元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新年游园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1.师:(出示宠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你们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来到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2.对口令游戏:10的组成。

你说1,我说9,

你说2,我说8,

我说3,我说7,

你说4,我说6,

你说5,我说5。

3.复习20以内9的进位加法。

师: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抢答得最快。2加9等于?4加5等于?

[10的组成和分解是学生口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中破十法的基础,而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口算十几减9的算减相加的基础,而口算又是笔算的基础,为了把基础打牢,我一开课就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对口令、抢答竞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更熟练地掌握十的组成、分解。既复习旧知,又为学生探索新知,在知识和心理上做了积极准备,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4.创设情境。

师:皮卡丘夸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决定带大家一起去参加新年游园会。大家快来看看,游园会上有什么好玩的?你能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提个数学问题吗?

设难置疑,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1.引出课题。

a.课件演示新年游园会的活动。

b.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你会解答吗?

(学生从游园活动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活动提问题。有说套圈的。本来有16个圈,小朋友套中9个,有几个没有套中?有说买气球的。阿姨原来有15个气球,被小朋友买走了9个,还剩多少个?还有说猜谜的。原来有14个谜语,猜中了9个,那有多少个没猜中?)

我想请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6-9=715-9=614-9=5)

c.师: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d.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板书课题。)

[在这里,我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情景──游园会,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愿望。]

2.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探索。

a.分组探究。

◆师:这三道算式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请你们四人小组任选一道来研究一下,也可以用学具来帮助研究。

◆四人小组学习研究。

b.汇报探索成果。

◆师:哪个组能第一个派代表上来说说你们组算哪道题,怎么算的?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皮卡丘夸大家真是棒极了,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它想问问大家你喜欢哪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

[学生是有差异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差异,实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是使生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重要保证。这里,我尊重学生的差异,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游园活动提出数学问题,任选一道题进行研究、进行计算,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算法。

a.师:十几减九的算式除了这几道,你知道还有哪些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b.师:你会算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并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c.师:你算哪道?怎么算的?

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1.计算精灵算式。

a.师:皮卡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精灵算式,你想上来摘哪道就摘哪道。

b.拿到算式的学生进行计算。

c.师:皮卡丘发现有些小朋友算得很快,你能把算得这么快的秘诀告诉大家吗?

2.走迷宫。

a.师:比一比,看谁能最快帮助皮卡丘找到回家的路。

b.展示学生作品。

c.师:□+9=□还有不同的填法吗?把你想到的填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九,你发现十几减九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

小学七单元教案(篇6)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王红丽(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实施单元整体设计,体现灵活开放"这一教学理念显得尤为关键,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相应地解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助于学生构建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单元整体设计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把握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挖掘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设计单元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规划单元教学时间的整体性,实施单元作业的整体性的教学手段和谋略。实施单元整体设计教学,主要以单元主题为核心,以单元为备课的基本单位系统的设计教学,整体处理单元教学内容,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是实现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一、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理清单元整体目标与模块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最重要的是单元整体目标的设定,当前的上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基本围绕某一主题按单元编排,单元内不同课时的内容虽然在形式上各具风格,但它们一般多围绕单元话题展开,因此各课时之间存在着关联。这些关联如同无形的纽带,将各版块之间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同一单元中的几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和任务产生整体感,并围绕话题有效地建构相关的语言知识体系。单元目标有课时的纵向目标的连接和延续,也有横向目标之间的交差和互补,横向目标和纵向目标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立体的.目标网络,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目标紧紧地围绕在一起,达到教学目标。下面以上教版五年级小学英语Unit 4 Grandparents为例来说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语境中学习词汇always,usually,often,visit,sometimes, never.2.在语境中熟练运用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do with your grandparents?询问他人日常行为活动。运用句型: I usually play chess with my grandpa.来表达日常的行为活动。3.掌握字母组合sh的发音。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回答问题、朗读对话、对话表演、听说结合、阅读等方式带动对核心词汇句型的感知和理解,在所创设的日常活动的情境中运用本单元目标语谈论与家人的日常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Love my grandparents."的主题情景中体验亲情的美好,进一步巩固本单元语言,并渗透爱的教育。基于以上单元目标进行分课时教学目标设定:通过单元整体目标的设定和单元课时目标的设定,让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清晰地把握在基于单元目标中单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上每一课时时目标非常明确,从而实现课课连接、课课递进的要求,以达到完整教学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语言的整体效果,最终使学生在不同课时中获得了不同的语用体验,积累了学习经历,提升了语用能力。二、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小学英语(上教版)教材围绕某一主题分四个模块编排,每一个模块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由若干栏目组成,每个栏目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些侧重词汇、句型,有些突出语篇,并在各单元中提供了各种活动形式也风格迥异,但围绕同一模块主题展开的单元间的教学内容必定有所关联。这些无形的关联把看似分散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整个模块、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产生整体认知感,利于建立言语习得的知识体系,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朱浦老师指出: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关注同一主题的话题的关联性;区分单元文本与单课文本的不同特点;单元目标的设定要重情感体验、重运用;关注单元内容的整合下的学生能力的体现。1.各栏目内容互相整合小学英语(上教版)每个单元中各个栏目有所侧重,有些以词汇和句型为主,有些侧重语法、语音等,围绕单元主题,设定课时话题,根据话题整合各栏目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下面以上教版五年级小学英语Unit 4 Grandparents为例来说明。2.合理调整单元教学内容基于学情,基于教材,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创设学生喜爱的话题语境,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增加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常用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方法就是再构文本,把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再处理的再构过程,使得它成为一个具有情境意义和现实可操作意义上的文本语段。()下面以上教版五年级小学英语Unit 4 Grandparents为例来说明。三、基于单元整体的板书设计随着英语整体教学研究的推进,现在的板书往往更加关注整体,使板书呈现语义功能。现代板书具有以下作用:通过板书可以知道本节课的重点词语和新授词语,通过板书,能知道本节课的教学思路;通过板书可以语用输出。以牛津英语6B Module 3 Unit 2 Sea water and rain water 第二课时板书为例:以上板书设计体现了三"语"整体设计。以教材整体内容为语量基础;以语言整体内容为语境基础(设计的语境必须用教材的语言);以语义整体内容为语用基础(用话题来体验)。四、基于单元整体的作业设计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现在的作业不是停留在机械的词语抄抄写写上,而是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语言训练,形成语言技能。因此,依据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路,在作业方面注意和课堂教学保持一致,注重语言训练和交际能力的形成。如,学习了"Going to school"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班级学生上学的方式并在基础上开展"绿色出行"的倡议书活动。"Family life" 布置作业让学生记录家庭成员周末所做的事情,在班级中交流家庭成员的周末生活。以上作业设计能实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能力的转化。学生通过作业能巩固所学知识,并将技能内化为综合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去应用,并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让学生在交流中实践、体验、分享、激励,激发自主学习兴趣,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小学七单元教案(篇7)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七单元教案(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以及初步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之上的。教材呈现的是小女孩参观姥爷的花圃的情境。蓝天、小鸟、蜻蜓、树木、花草、老人和小朋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通过图中提供的各种花卉的棵数和已卖出花卉的棵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理清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和小丽一起来到了姥姥家,给姥姥、姥爷带来了礼物,还参观了养鸭场。今天,我们再和小丽一起去姥爷的花圃看一看,好吗?

(课件显示不出现数学信息的画面)

谈话:姥姥家的花圃漂亮吗?你都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和情景图的引入,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去姥姥家”的系列活动(买礼物—参观养鸭场—参观花圃)为素材,构成“情景串”,既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又易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观察思考,合作交流。

1、出示已卖出花卉的信息,提出问题。

一串红:上午卖出80棵

下午卖出110棵

山菊花:上午卖出35棵

月季:下午卖出78棵

(画面上显示出已卖出花卉的信息)

谈话:很多人都来买姥爷种的花,姥爷细心地把每天的卖花情况做好记录,这是其中一天的记录。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一串红一共卖出多少棵?

(2)这三种花一共卖出多少棵?

(上述问题可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式解决)

谈话:看到这些卖花的信息,你还想了解点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1)这些花原来各有多少棵?

(2)卖出后,各剩下多少棵?(师随着回答板书:各剩下多少棵?)

(学生能谈出想法即可,如果谈不出教师也不必勉强。)

谈话:小丽也想了解还有哪些信息,我们和她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设计意图]先出示关于卖花的信息,目的是让学生简单的做一分析之后,主动地想到“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这一数量关系,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一种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对信息的选择也多了几分目的性和自主性。

2、出示其他信息,再分析提出问题。

郁金香

300棵

月季

比郁金香多60棵

一串红

450棵

山菊花

比一串红少180棵

(画面上补充显示其他信息)

谈话: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从中了解到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整合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发现:

(1)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

(2)根据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可以知道山菊花原来有多少棵。算式:450-180

(3)根据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可以求出月季原来有多少棵,算式:300+60

谈话:我们从图中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有关两步计算的问题吗?(学生也可能自主的提出以下问题)

(1)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2)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3)月季花剩下多少棵?

(4)原来山菊花和一串红一共有多少棵?

(5)郁金香和月季花原来一共有多少棵?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设计意图]将信息分层次地出现,有助于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条理地分析、整合、梳理。这样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照顾到个体差异。知识的呈现过程层次清楚,能组织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来。

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真棒!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一串红、山菊花、月季花各剩下多少棵?”好吗?

(1)解决问题:“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谈话:要求出“一串红剩下多少棵?”都要了解哪些信息,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吗?

引导学生回到情境图中找到合适的信息,并列式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

①用一串红原有450棵减去上午卖出80棵,再减去下午卖出110棵,就可以求出剩下多少棵,算式:450-80-110

②先求出一共卖出多少棵,再用原来的-卖出的=剩下的,算式:450-(80+110)

交流时讲清思路,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倡导算法多样化。

(2)解决“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谈话:要知道“山菊花剩下多少棵”,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①一串红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

②山菊花上午卖出35棵。

谈话:你想怎样解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并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二种分析思路:

①从问题入手。要求剩下多少棵山菊花,先求出原来有多少棵山菊花,再减去卖掉的,算式:450-180-35

②从条件入手。根据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可以求出山菊花有多少棵,再减去卖掉的,就可以求出剩下的,算式:450-180-35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讲清解题思路即可,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450-180-35,提问先算什么,求出什么?后算什么,又求出什么?)

(3)解决“月季剩下多少棵?”

谈话:大家能自己完整地找出信息,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分析思路,并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时由板演的同学当小老师,讲述解题思路以及计算方法。

(4)让学生口头解决剩下的其他几个问题。(重点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本信息窗呈现了丰富的信息,学生通过分析整合可能提出大大小小许多不同的问题。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决定从分析“卖花”信息入手,着重解决“三种花各剩下多少棵?”这一问题。其中“一串红剩下多少棵?”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接受,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而“山菊花剩下多少棵?”相比较而言较难理解一些,因此解决时教师引导学生找信息,小组合作分析解题思路;至于“月季还剩下多少棵?”由前面的学习做基础,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此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增强团队意识。

2、自主练习第2题(如果时间充分,可再补充一些混合运算式题)

以“争夺小红旗”的形式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订正。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旗多。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比赛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式题以比赛的形式出现,既调动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同时倡导小组合作交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小学七单元教案(篇9)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四、练一练

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五、全课小结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 热门游戏资讯
  • 最新游戏资讯
  • 热门新闻资讯
  • 最新新闻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下载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