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9下载站:值得大家信赖的游戏下载站!

所在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

发布时间:2023-07-13 08:41:56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下册数学教案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 教案和课件优化可使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加精细化。1569下载站小编不遗余力地制作出了这份让您满意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兴趣的人快来看看吧不会失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教材第128-129页练习二十八17-21题与23*、25*。

练习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使学生会用量角器准确地画指定度数的角。

3.进一步加强对角的知识的认识。

练习重点:角的度量和画指定度数的角。

练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怎样量角的度数。(黑板上先画好一个角)

①量角器怎样放?(学生说老师操作)

②该读哪个数?

2.请画出一个75的角。(注意角的画法,学生独立操作,指名说怎样画,老师按学生说的过程画一遍。强调注意事项。)

3.填空。(投影出示)

①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

②从()引出两条()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③180的角是()角,它的一半是()角。

二、指导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7题。

独立完成,老师巡视辅导,集体订正,强调方法。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8题。

怎样判断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能不能不用量角器量?(一般的锐角、钝角都可以看出,如果接近90,可以借助三角板的直角判断。平角也好看出。)让学生先判断是哪一种角,再用量角器量出度数检验判断是否正确。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9题。

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画的方法,画完后,同桌互相检验画得是否准确。

4.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3*题。

提示:看教材第126页第7题图再思考。

答案是数字3或9,360,周角。

5.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5*题。

先用量角器量五角星的每个角。每个角都是36,试着画一个五角星,是不是要用量角器一个36一个36地画?只需直接画几个36的角?

6.做教材第129页的思考题。

让学生折得试试看,想2和3有什么关系?1、2和3组成一个平角,2=3,所以2=(180-30)2=75。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八的第20题。

判断说为什么。

2.练习二十八的第21题。

2=180-1=180-45=135

3=180-2=180-135=45

4=180-1=180-3=180-45=135

学生独立做,得出结论: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角相等。

2.垂直和平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42页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小括号和中括号对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体会按运算顺序计算的重要性。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积累解决问题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列式解题

设计理念:指导练习,辨析比较,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挂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计算练习

1.练习四第5题

(1)指名三人板演第一组题

检查板演题

提问:这一组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它们各有怎样的运算顺序?它们的结果一样吗?

(结合回答简单小结)

(2)第二组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它们的结果会一样吗?

指名板演,巡视,个别检查

(3)提问:三步混合运算按什么顺序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加、减法在中间时,两边的乘、除法可以怎样算?有括号时,两个小括号可以怎样算?

2.练习四第6题

出示第一组题,另加一题:

680+2136-15

(1)巡视检查,指名不同情况的学生板演

(2)评讲板演题,主要是运算顺序

重点:680+2115-360

68+2136-15

[受加、减法在中间时,两边的乘、除法可以同时算的影响,下面一题可能会有学生这样解题:=(68+21)(36-15)=1869,上一题由于不够减,学生会调整]

(1)独立计算并交流

(2)互相检查并订正

(3)比较、分析并交流:数相同、运算符号相同;由于有了括号,它们的运算顺序各不相同(分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数相同、运算符号相同;括号的位置不同;它们的运算顺序各不相同。结果可能不同

独立完成并交流,验证猜测

讨论、交流(运算顺序......,类似情况不能混淆......)加、减法在中间时,两边的乘、除法可以同时算;有括号时,两个小括号也可以同时算。

(1)独立完成计算

(2)集体交流

(3)对照正确结果检查订正

(4)比较分析这两题

(5)交流它们不同的运算顺序

二、解决问题

1.练习四第7题

(1)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两块地的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3)这个花圃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巡视)

(4)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蕴涵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引导学生结合乘法的意义来讲)

2.练习四第8题

(1)出示图和题目,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巡视检查,指名板演

(3)分析板演题,提问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4)引导比较两种解法

阅读,看图,交流信息

它们的长不同,宽相同

独立解题,交流思路

说出两种方法每一步的意思

比较、分析、沟通联系

看图,阅读,交流信息并分析

独立列式计算

互相交流每步的意思,加深理解

三、完成思考题

投影出示题目,提出要求

集体交流、讲解、展示不同做法

(给学生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

独立尝试,交流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要求给算式添上括号,再计算。

先+再-最后先再+最后

172-84+282545+1553

先+再最后先+再最后

45+155345+1553

2.小红4分钟跑了1200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跑12分钟,一共跑了多少米?

3.给教室地面贴地砖。如果用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100块。如果改用长8分米、宽5分米的地砖,需要多少块?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车上已经装了每袋75千克的大米40袋,还能装每袋25千克的面粉多少袋?

教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情境图,提供了广场、花坛、地板砖的长和宽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能顺利地计算出广场、花坛的面积,进一步讨论怎样计算出地板砖的面积?,从而引起学生对广场、花坛、地板砖的长和宽加以比较,并探索0.30.2的结果。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小组活动:探索0.30.2的结果。

2、汇报探索过程。

3、小结: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4、根据探索结果,共同列竖式。

三、试一试:

通过两组有联系的乘法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小数乘法,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四、填一填:

利用上面发现的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五、作业

完成练一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计算。

课时:2

教学过程:

第1题:要求学生口算。在小数四则计算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但在速度上不做硬性要求。

第2题:要求学生计算并验算,小数四则运算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四则运算是一样的。

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然后再算一算。

第4题:先让学生找一找规律,并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再按照规律填数。其规律可以是前一个数除以2。5等于后一个数,两个方格中填0。4和0。064。

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学生说一说什么单价,再独立解答。

第6题:要求学生列竖式独立计算。

第8题: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可以提出一个大中国结多用多少米彩带?

第9题:脱式解答,有的题目学生能用简便方法,应以予以鼓励。

第10题:由学生独立看懂图意并进行解答。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归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正确应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0、1、2、3和小数点,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主题。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三分钟老师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妇女节这天,丈夫给当教师的妻子发38.00元红包,祝妻子妇女节快乐!妻子收到后——

妻子:“谢谢老公,多了点!”

丈夫想既然嫌多,就给妻子发红包3.80元。

妻子:“我是说多了点!(意思是取掉小数点)。”

丈夫心想还嫌多就又给妻子发红包0.38元。

妻子:“我是说多了一点!”

师:不知道大家听懂这个故事吗?谁来说说?

师:看来大家听懂了这个故事。妻子在这里说的“多了点”,意思让丈夫把小数点去掉(发成3800元),而丈夫理解的却是发的多了。这里的“多了点”,在语文修辞中叫“一语双关”,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表意丰富,值得我们去学习。没想到小数点就在我们生活中作用这么大,而且引出这么有趣的故事。

故事讲到这里,老师的问题也就出来,老师也把问题装在红包里,让我们一起拆开红包。

红包问题:丈夫发红包从38.00元、3.80元、0.38元,钱数是多了还是少了?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生:钱数少了,小数点左移动了。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出示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大家一起读课题

师:(教师板书课题的同时问)同学们,我们先做个猜想:大家猜一猜小数点会向哪个方移动(左右),向哪方移动会变大,哪方移动会变小?好,让我们一起寻找规律,验证猜想。

二:复习旧知讲授新课

1、故事引出新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师:大家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喜欢吗?(喜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大话西游》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径庆阳,听说庆阳的香包文化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也分别看中标价为80.00元、8.00元、0.08元和0.80元的四款香包,但他们遇到些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以下问题:

1.化简下列小数。

80.00元= 8.00元= 0.80元=

2.说出下列各数中每个8所表示的意义。

80 8 0.08 0.8

3.将下列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80 8 0.08 0.80

(0.08

小组讨论:

观察下列一组小数,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小数点每移动一位,数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右大)

2、独立思考,总结规律。

(过渡句,大家总结的特别好,刚才大家将从左到右观察,如果让大家从右到左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呢?)

独立思考:

观察下列一组小数,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小数点每移动一位,数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0.08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左小)

树立模型思想:右大左小。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同学们能不能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呢?(右大左小。)

同学们,问一问你们喜欢左还是喜欢右,生,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喜欢左还是右?老师喜欢右,因为小时候左手写字,妈妈就批评,所以我喜欢右,而且如果将这38.00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是不是更喜欢了。

(同学们表现真棒,看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砸金蛋,同学们,和平常一样,我们把学生分成三组,谁答对问题加一分,获胜组将的到老师送的意外惊喜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四课时《对策问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周密思考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感受数学、运用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择一个最优策略。

教具、学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图片、棋子、磁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万马奔腾的画面,指出: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当时齐国的人们很喜欢一种活动,就是--赛马。今天我们的课就要从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个关于赛马的故事说起。

二、提出问题,研究策略

1、走进故事,参与活动

以《田忌赛马》的故事提出问题,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口述故事梗概)

问:田忌为什么会输呢?(因为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一些)

又让学生观察:田忌的上等马优于齐王的中等马,中等马优于齐王的下等马。(为学生想出最优策略做埋伏)

问:假如你是田忌的军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有办法帮助田忌反败为胜吗?

2、扮演角色,自主合作

学生拿出设置好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把田忌可以应对齐王的方法罗列出来,完成表格。

应对的方法共有六种,其中只有一种是获胜的方法: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一场,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连赢两场,取得胜利。(板书)

这种方法就是大军事家孙膑所采用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对策。

3、模拟比赛,反思对策

学生认识了对策以后,再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齐王输了有点不服气,想再和田忌赛一场,左边的同学当齐王,右边的同学当田忌,拿出马的图片,咱们再来一次模拟比赛,好吗?

在模拟比赛中,学生一定会出现矛盾和争执,那就是先出与后出的问题,齐王不愿先出,田忌先出必输,在矛盾和冲突中引导学生归纳出田忌赛马获胜的前提:第一、齐王先出;第二:田忌要用最弱的马牵制齐王最强的马,才能换取后两场的胜利。

三、巧设练习,学以致用

1、四(1)班和四(2)班进行拍球比赛,下面是对方队员的资料:

四(1)班代表队四(2)班代表队

小强230下/分小刚200下/分

小明180下/分小华165下/分

小虎155下/分小平140下/分

比赛规则是三局两胜,如果通过抽签,四(1)班先出场,那么四(2)班有没有机会取胜,四(2)班应该怎样对阵?

2、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到对策?

四、知识拓展,应用提高

对策不是一个具体的计谋,只要是对抗性活动中,竞争双方取胜的有效方法,就是对策。对策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除了田忌赛马这种对策,还有别的不同的对策。想不想和老师玩一个游戏?

游戏说明:10颗棋子,两人轮流取,每次只能取一个或两个,谁取到最后一颗,谁就获胜。请一位学生上来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游戏后,再引导学生小结这类游戏的取胜策略:用倒推法,由于每次只能取1或2颗,要想拿到最后一颗棋子,就要给对方留下3颗棋子,也就是要拿到第7颗棋子,这样无论对方取1或2颗,你都能拿到第10颗。同理,要想拿到第7颗棋子,就要拿到第4颗棋子,要想拿到第4颗棋子,就要拿到第1颗棋子,即取胜的关键是抢取制胜点:1、4、7。)

再引导学生分析,若拿不到第1颗棋子,怎么办?(抢不到第1个制胜点,就要力争第2个制胜点;争不到第2个制胜点,就要力争第3个制胜点;依此类推。)

通过游戏练习,学生就会明白,不同的规则,要有不同的策略,规则是活的,策略也是活的。

五、总结提炼,交流评价

1、让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想想这节课的表现,给自己和同伴做个评价:在评价表中画出表情,再请周围的同学给自己一个评价。

板书设计:

对策问题

齐王田忌获胜方

上等马下等马齐王2:1

中等马上等马田忌田忌获胜

下等马中等马田忌(齐王先出)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出示教学挂图,引出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提出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5圈......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把21看作20来估算。估算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然后讨论交流,并总结方法。

做试一试中的四道题,请4人板演。

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森林医生,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

三、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做练一练第4题: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在学生解答时可分几步呈现: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情境中的信息,然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

2、出示商店从工厂批发的数量,讨论按批发的数量,原来可以买多少钱,现在降价后只能买多少钱。

3、出示问题(1),讨论提出的问题。

4、出示问题(2),讨论提出的问题。

做练一练第5题:本题是一道提高估算能力的教学游戏题。本题的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积的位数来考虑是否符合条件。2、在积是五位数的算式中,看两乘数的最高位相乘的得数约是几。3、对接近3万或5万的算式再具体地算一算。

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应指导他们有规律地思考,即从右往左或从上往下,以免出现遗漏。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挂图11421=竖式

第课时:

[教学内容]体育场(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估计体育场看台的座位数

出示体育场的挂图,让学生先估一估这个体育场有多少个看台,并说说估计的依据。接着讨论如何估计一个看台的座位。在讨论时,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去估计,如可以分成几部分或每排取一个整数值等。

最后出示一个看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估计。

二、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

学生可以将报纸折一折,在知道一部分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个版面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的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计方法,然后进行交流。

三、旅游中的估计

1、出示图一,让学生说说图上从北京到广州经过哪些城市;也可以提问如果从北京到广州需要30时,那么从北京到郑州需要几时?

2、第二、三幅图也以估计为重点。所以应多鼓励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说的合理,都应给以肯定。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倾听他人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方法。

[板书设计]

体育场

教学挂图223228=教学挂图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口算的方法。

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乘法估算练习

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

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

学生观察后,可以让他们回答笑笑与淘气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

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

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

三、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让学生通过自己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游戏的策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0=50 50+10=50+10解:x+10=50

x+a=50+a 50+a-a =50+a-a x-10=50-10

x=40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导入新课

提问:谁能说说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指名学生回答后,再问:两条直线除了垂直关系外,我们还学过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引导学生想到我们所学过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和平行。

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两条直线平行的关系。

板书课题:平行

二、新课

1.认识平行线。

提问:大家看,在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呢?

让学生找出后,再提问:谁能说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141页,看看书上的三组直线。

提问:延长第一组的两条直线会怎样?

让学生在书上延长,看会有什么结果。由此使学生明确第一组直线虽然画得不是水平位置,但两直线延长后不会相交。

再让学生延长第二组直线,提问:第二组直线处在水平位置上,延长后会怎样呢?

使学生明确这两条直线延长后也不会相交。

再提问:大家看看第三组直线,你们想一想延长后会相交吗?先让学生观察后再让他们实际延长一下,使学生看到这两条线延长后会相交。

指名一学习较好的学生,试着说一说什么叫平行线的定义。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注意强调在同一个平面内。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这两条直线不是限定在同一个平面内,又会怎样?然后拿出两根小棒来演示,让学生看到在空间中不在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有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情况。

由此提醒学生:平行线,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个平面内。教师在同一个平面内几个字下面加上着重符号。

教师出示两条平行线:

提问:这两条线,甲平行于乙,能说乙也平行于甲吗?

由此让学生知道平行是指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平行。

教师用三角板在刚才出示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垂直的线段,然后指名一学生量一量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第141页,量一量书上的几条垂直线段。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量的结果后,教师给出结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教学画平行线。

引语:怎样才能画出两条平行线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画两条平行线。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和直尺,跟着老师一起画平行线。

第一步:固定三角板,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教师边做示范边观察学生画图的情况,注意强调此时直线一旦画好后三角板先不能动,要用右手按住三角板。让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第二步: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然后固定直尺;平移三角板。

注意强调直尺与三角板的直角边要紧靠,然后按住直尺不能松动,再让三角板沿着直尺的方向平移,不能让直尺与三角板错位,要保持紧靠。这是为什么?

第三步:再沿一条直角边画出另--条直线。

注意强调画线时,要用左手将三角板固定住,不能移位。又是为什么?

示范完成后,让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练习三十的第3题)教师巡视学生画图的方法,边巡视边提示作图的步骤。要注意看学生对每一步的掌握情况,对未能完全掌握的学生要及时给以必要的指导。

学生作图后,再指出:我们还可以利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或线段是不是互相平行。然后让学生动手检验教科书第141页上面的三组直线,看看与原来的判断是否一致。

三、小结

1.什么叫平行线?

2.怎样画平行线?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1题。

让学生先凭观察判断,排除直线中明显不平行的,再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其它的直线组。强调一定要按照画平行线的三个步骤来检验。

2.做练习三十的第2题。

让学生先观察哪些线段可能是平行的,再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来检验。注意提示学生要根据平行线的不同位置确定直尺和三角板放在什么位置来检验。

3.做练习三十的第4题。

画法与教材上讲解的画平行线的一般步骤类似,只是第二步平移三角板时,要使三角板的第一条边通过线外的已知点。可以启发学生参照前面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做法。学生若还有困难,再加以辅导。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是否都按步骤画的,有没有只拿三角板或只拿直尺粗略估量一下平行就画出来。

4.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

先引导学生回忆在第五册教科书中学过的知识,长方形的对边除了相等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平行)。然后引导学生想,现在给出相互垂直的两条边,要求画出长方形的另外两条边,可以怎么办?使学生明确可以按照这一节课讲的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长方形的另外两条边。也要注意看学生是否按要求画。学生画完后,可以让他们说说是怎样画的。

5.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

先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指名一学生说计算结果。进行集体订正。

五、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第7题

提示学生在做题时,可以把直线从左到右编上号,再用三角板和直尺根据画平行线的方法来检验。从而得到从左数第1条和第6条、第3条和第4条、第5条和第7条分别平行。

3.三角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活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得计算问题得体会,体验成功得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得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景引新,促进迁移

1、谈话: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很多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住的小区好吗?

2、媒体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彩田村有14栋楼,平均每栋楼住154户,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

3、提问: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求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这道算式和我们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前面学过的乘法你还记得怎么算吗?(笔算:241345671547)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那这道算式你试一下看,会不会算?

2、集体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4、让学生口述答句,教师板书。

5、总结算法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完成后及时反馈。

(2)指名说说中间一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时应怎样计算?

2、找错改错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上独立找错改错。

(2)小组交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认真订正。

3、列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填写结果

(2)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

(3)全班反馈计算有无错误,如有错误共同订正。

四、课堂总结

1、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方法,熟练地进行乘法的笔算。

2、用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的第5题)

二、新知熟练

1、做想想做做的第6题学生先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4和第7题第4题让学生先算,再交流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要提醒学生用相对规范的语言表述题中的数量关系;第7题要注意通过计算和交流,帮助学生归纳出速度时间=路程。

3、做想想做做的第8题

要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作适当解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进行解答。

4、做想想做做的第9题

这道题基本要求是用乘法解决问题。如果有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也是允许的。

5、做想想做做的第10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特别是,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6、完成思考题

在做思考题时,对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示思路,让他们相对独立地分析推理,完成填空。对思维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比较具体地逐步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类问题的推理过程与方法。

三、全课总结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一)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

1、出示课件:仔细观察这副图,阅读图下面的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理

1、探究85015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提问: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能列式计算吗?

指名回答,板书:85015

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指定竖式写法不同的两人板演。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说。

(3)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简便的方法,并让学生根据板书,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解决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2)学生尝试做题。

(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4)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板演算式,当算到时,提问: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你能说出为什么应该添2个0?

(5)小结:两个乘数末尾都有哦的乘法,可以先用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2个0,九在得数的末尾添上2个0。

3、迁移训练

课件出示:明月小区共有80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汇报交流并总结。

三、迁移巩固,解决问题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全班共同订正,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能口算出这两组题的得数吗?各自口算给同桌听,每人算一组题。指名说得数,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每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

学生独立填表,填完后在小组内讨论

四、课堂作业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二)

1、学生经历探索接近整百或整十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2、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难点:估算的正确率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学生学习活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练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一幢楼一年的保洁费用算式怎么列?

学生回答,板书:48112=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48112大约等于多少呢,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

学生思考后,讲述: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估算的方法和结果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里的估算,可以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数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提问:估计的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它的结果,看看自己估计的怎样?

师小结:估算时,我们一般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

比较:比比每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第2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

第3题

先让学生连线,再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4-6题

这3题都要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第7题

先让学生估计哪一个的面积大一些,再通过笔算得出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练习

第4-7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48112=5376(元)

48100=4800,费用比4800元多一些

50110=5500,估计费用在5500元左右

课后心得

教学内容

练习一(1)

第5课时

总课时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完成练习一的1-6题

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成,有几个0不看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第2题

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3题

小黑板出示题目

每个同学选一题估计一下结果大约等于多少?

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提问: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一般怎样估计结果?

小结: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

第4、5、6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作业

笔算下面各题

352536746554176

463428746528434

解决问题(补充2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48112=5376(元)

48100=4800,费用比4800元多一些

50110=5500,估计费用在5500元左右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课前准备

一、口算练习

205002510021043230

3120xx4604080040200

1330020xx06090010050

学生直接说得数

指名学生说,选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

二、完成练习1的7-10题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

指名学生说得数

比较第1、2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

比较第3组题。

引导学生说出: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20是多少,再加上1个20。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7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如:36250=25049

12564=12588

第9题

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第10题

指导学生看懂表格。

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 热门游戏资讯
  • 最新游戏资讯
  • 热门新闻资讯
  • 最新新闻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下载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