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9下载站:值得大家信赖的游戏下载站!

所在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15篇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15篇

发布时间:2024-02-17 11:03:31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怎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名观后感呢?好的电影可以让我们学习思考,进行反思并不断进步。观后感有助于激发我们对未来的探索和创新。频繁写观后感能够完善我们的写作技巧。在这里,小编为您特别准备了题为“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的作品观后感,期待您再次光临,并请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

范文一:

为了加强学风建设,系里组织我们所有党员和预备党员**了《国情备忘录9》,虽然这只是备忘录的一部分,也只有短短的四十四分钟,但我感受颇多。本片由一对在中国工作了三十多年的美国夫妇谈论对中国三十年变化的感受起笔,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变化,人民的生活面貌,同时也描述了我国遇到的几大灾害和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看完这部电影,我为祖国的巨大变化感到无比自豪和自豪,也为当前的问题感到担忧。

2013年,我们还是一名初中生,准备体验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祖国母亲在这一年也经历了太多太多。雪灾,汶川**,依然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伴随着剧痛,我们为世界举办了有史以来最为大的奥运会。我总是提醒自己,党员要永远记住为人民服务。而这为人民服务并不是浮云一片。

从个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到对国家大事的极大关注。我不能像****那样去汶川吊唁,也不能给予特殊帮助。我只能通过网络送祝福,通过学校献上我谦卑的力量。

记得主席在黑板上写下的多难兴邦四字,道出了我国的基本状况也反映出了,我国人民在困难和灾难面前,熬不畏惧,不断进步的勇敢决心。

目前,我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工业污染日益严重,三农问题仍然亟待解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就业问题越来越难,大量技术人才缺乏。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解决。

我记得,在这部电影的结尾,主持人回顾了未来十年祖国可能取得的成就。我希望到那时,我伟大的祖国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的问题和矛盾也能得到改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回顾祖国的过去,展望祖国的未来,对祖国有着深刻的了解和理解。我们会更加自信和充满信心。让我们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团结一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范文二: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这是一部主要讲述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记录片。它以生动的笔迹和详实的资料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和人民生活的全景变化。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它分为两个部分,即民生和创新元素。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

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谓国情就是民生。国情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国家之本。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出台的各项政策,都体现了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心民生已成为构建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尽管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仍然很大,医疗费用昂贵、看病难等重大民生问题,但我认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同时,我认为问题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而持续改进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正如影片所说,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各种后遗症,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看点和路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社会公平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正所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时刻牵挂着亿万人民的心,正如******在**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这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舞了新一代主人的我们充满希望的面对未来,努力学习致力于祖国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电影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创新要素的,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影响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片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科技应用取得长足进步,自主创新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将神州系列送入太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术的国家。几年来,中国人民实现了其他国家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飞跃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008年奥运会前夕,中国登山者将奥运圣火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的角度看,它体现了中国运动员攀登高峰的勇气和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科技的实力和实力。

放眼世界,技术创新已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技术创新纳入国家政策并积极鼓励。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我们应该更加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和应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摆脱农民工的帽子,把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2008年我们在灾难过后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时隔两年的今天我们又将迎来上海世博会这一世界盛会,这势必将成为中国展示自己的又一次机遇。

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国际的好评,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

我们深知,在荣耀的背后我们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滞后,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艰辛而又漫长,若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仍需加倍努力。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历史是创造出来的,前方的道路上也许还有无数的荆棘曲折、激流险滩,但我相信世界人民看到的中国仍将是一个充满自信、一往无前的巨人形象。

努力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一定要实现,我们一定能够实现!

范文三:

《国情备忘录》这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国情备忘录》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也是我国的电视**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觉的自己以前对自己的国家了解的还是太少,对于以前书本上所讲的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形象和更深刻的理解。

关于我国的经济情况,它与任何其他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不同的,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也是具有其独特型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增长,中国已经走上了改变世界的道路。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西方的经济学家们都陷入了沉思中国之谜。

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其他诸多问题:闻名的喷泉与地区缺水共存,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扩大,人口老龄化与福利保障体系不同步等。中国之谜整体把握了我国的现状。

中国一直在变,巨变的中国令人们吃惊,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已不适合我国的发展路途。中国的发展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根据国情自己摸索,实践证明它是适合中国发展的。

1.人口大计,

我国历来人口众多,人口分布不均,中国人口虽然依然在增长,但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人口数量的巨大给医疗带来了的巨大的压力。我国国土能容纳多少人,人口众多注定带来众多的问题,再大的资源被这巨大的人数一平均都会变得很小。

全国人口对于能源的消耗一个短时间也是巨大的。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是超大的。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完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实现工业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计划生育的国策实行一定程度的减轻了我国的人口压力。但这只是推迟了人口的高峰的到来,这样的问题不是我们一两代人能解决的,目前只能维持人口稳定的增加。

老龄化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社会养老问题日益严重,把关注人口的数量转移到关注人口质量上来。提高人口质量对于一个国家至高重要,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高质量人才。解决人口问题在于提高人口素质。

高素质的劳动力是我国发展中所紧缺的。

2.农字当头,

我国依然是个农业大国,能够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是一个骄傲。我国用农业支撑了工业的起步,我们的农民功不可没,我国农业农民的问题也逐步凸显了出来。城乡差距拉大,农民占了我国人口的大半,城乡均衡发展是摆在我国面前的问题。

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城乡的差距依然在加大的同时是城乡的矛盾加大的表征。农民为了致富也进行了自我的探索,乡镇企业就是它的杰作。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不不能完全解决乡村劳动力的剩余。

进城打工成了他们的另一项选择,农民工的队伍日渐强大起来,农民工创造了巨大的gdp,然而他们的待遇却仍处在社会低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让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水平基本持平对于我国来说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久发展。

国家出台了相当多的有利政策,但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猫腻,让农民的生活依然艰难,农民的生活还是依然有相当多的困难,农民小额贷款的发放和落实都是涉及暗箱操作的。

3.苍茫大地,

我国的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成了最近几年升值最快的东西,其他各种用地都在日益吞噬耕地的面积,国土虽大,但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少的可怜。现在几乎是竭尽所能的利用可利用的土地,相当忧虑脚下的这片土地还能供养多少炎黄子孙。耕地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耕地的面积仍在减少。

优质耕地分布不均,大都分布在东部地区。工业发展也需要用地,各种用地矛盾艰难的调和着。耕地直接关系到粮食问题,粮食自给已经出现了困难,发展用地与耕地保护成了尖锐的矛盾,城市化进城对于耕地的侵占更是严重。

但还是存在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例如高尔夫球场、跑马场、盲目的开发区建设、花园式工厂等。土地使用效率低下亦是一个严重,耕地质量的下降也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环境污染对土地的影响,还有自然环境的恶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的土地政策法规,这是有关子孙后代的大事。

4.资源扫描,

我国许多稀有金属资源丰富(mo、ge、zr、in等),但还有一些资源品位较低,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煤炭储量为世界第三,但人均可采储量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3%,这还是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资源是支撑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再多的资源也有开采完的一天,资源型城市终会走向资源枯竭城市,城市的继续发展和城市转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资源的开采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也是处理不足(煤炭采空区),并不能进行可持续利用。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还有资源的匮乏随之而来,我国也成了世界第一的煤炭、钢铁、铜消费大国,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

我国对于能源的大需求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生产力也是惊人的,我国出口的是高能源高消耗的产品和资源型产品,这是不能持续的,我国资源利用率低下加大了对资源的需求。走在工业化道路上的中国面对资源的匮乏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开源节流,节约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新能源的加入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对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的现状继续持续的话,《增长的极限》将不会再是危言耸听。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2)

把握基本国情坚持中国道路

肖振国作为一名党校教师,肩负着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使命,必须对国情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真正具备完成自身使命的基本能力。近日,出于工作需要,我重读了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全体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中的《国情备忘录》一书。这本书围绕当前我国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专家评论、百姓感受以及典型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了我国的真实国情,为我们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国情提供了一本生动教材。

本书数据翔实准确,综合系统,认真学习本书,有助于我们从直观上全面感受到国家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制定出台的背景,增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比如,书中总结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经超过30多年,我国从一个温饱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从1000美元攀升至6100美元,**财政教育支出2012年比2005年增加近10倍,保障房建设资金从2007年到2011年实现20多倍的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9年提高,1000多万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等,一组组数据对比,一件件事实图景生动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发展的成就,、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再比如,书中通过剖析'远去的地大物博'、'沉重的资源包袱'、'一道道环境伤疤'、'水更清天更蓝'等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用翔实的数据和缜密的分析深刻说明了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这些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准确把握国情,是深刻理解和自觉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本书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认真学习本书,有助于我们立足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自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破解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土地、矿产资源短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的制约,彻底改变传统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认清国情是一回事,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对国情的认识转化为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又是另一回事。在实实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态度要踏实。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态度端正是第一位的。对共产党员而言,态度端正主要是指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纲领。

这是党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态度,是合格党员的最基本要求。

其次,措施要务实。措施的落实源于对实践和政策准确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没有对实践政策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制定出务实的措施,即便是制定出政策也难以落到实处。实践就是要研究实际情况,把研究实际情况、掌握准确且全面的实际情况作为我们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

再次,机制要扎实。实践在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须与时俱进,用好的制度管物和管人,准确把握制定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最初动因,使制定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最初动因不因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和人民**制定制度的目的和动因,这一点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定不移。

最后,结果求实效。所谓求得实效就是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满意、赞成、拥护和答应作为评价我们一切努力和奋斗结果取得成效的最终标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拥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拥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作者单位:中共临汾市委党校)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3)

(三)农字当头

中国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河长江流域肥沃的冲积平原曾经是我们祖先的粮仓。如今,周边地区依然富饶,但显示其活力的不是土地的产出,而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这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骄傲,但更多的是中国现代农业的无奈发展。

一直以来,中国的农民除了在农耕文明的古代享受着重农抑商的荣誉之外,在很多城市人眼中,农民也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成为贫穷、落后、过时的代名词。都市人用以种严苛的目光审视着七亿多的中国农民,尽管我们住着农民工盖的高楼大厦,吃着亿万农民中的粒粒盘中餐,可农民工依旧住不起城市最角落的平房,农民工的子女依然有很大一部分读不起清高的城市学,农民用渴望的眼生仰望着都市的灯火纵横,卑微的身份伴随着中国的农民极为漫长的一段时间。恐怕这种城乡格局只有在中国才如此突出。

(四)苍茫大地

从无数的诗和歌中,大地被称为母亲。无论你生活在农村,还是钢筋混凝土丛林,我们的土地母亲都无私地照顾着我们。然而,自从工业号角响起,我们的母亲已不再充满生机和活力。

常言道,土地为万物之母。人类的一切生存和发展都有赖于地球的丰收。然而,面对我们脚下这片珍贵的土地,人们不得不担心这块土地能承载多少中国人。

然而,粗放的土地利用不能满足13亿人的粮食需求,也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后果。

不仅如此,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最终承载的一切都是土地。

当然,经济发展中各种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不断改进也是必然的。就像破茧成蝶一样,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无论中国的文锋是否得体,都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实际。

这是检验人类智慧和灵魂的时候——痛苦过后,它需要反思,这是涅槃的最好基石。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4)

改革开放后,中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仅因为它是一个崛起的大国,更因为它的发展速度惊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各方面每年都保持平稳、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组织的中坚力量。

中国之谜是什么。近年来,中国从一个贫穷的国家以近乎奇迹般的速度发展起来,其崛起让世界感到惊讶。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华尔街这些百年金融巨头倒台后,风暴进一步席卷整个欧洲大陆,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下陷入全面衰退。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保持增长的经济体,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居世界第三位。但中国的发展速度并不能用西方资本循环理论来解释,这使西方经济专家学者感到困惑。然而,许多学者将这一无法解释的现象定义为中国之谜,并有不同的看法。

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首次提出了中国神话。罗纳德认为,中国在财政下降的同时,快速的货币供给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 他对这一情况大惑不解,于是,他把中国这种“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保持价格稳定的现象”称为“中国之谜”。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韦茨曼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设计的东欧和前苏联的改革伴随着大萧条,而在他看来,中国不太真实的改革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并行。

他将这种现象称为“中国之谜”。其他很多专家也有其自己对中国这种特殊现象的见解。

可见,中国经济增长正是变化中的中国的一大成果。然而,在中国,仍有超过270万的贫困人口。这是中国发展中所不能忽视的问题。

我们要合理发展城乡,科学控制经济增长。而这之中科学发展观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北京共识”,即以创新和试验为灵魂,强调解决问题应因事而异,灵活应对,不求统一标准,来发展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2008年,我们成功举办了灾后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百折不挠的品质。两年后的2010年,我们迎来了上海世博会,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盛会,也成为中国展示自己的又一个机会。

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面对国际赞誉,我们不能安于现状。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和平相处,我们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知道,光荣的背后,还有很多问题和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落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还需要加倍努力。一路上,我们看到了成长,看到了伤痕,看到了活力,也看到了必须面对的艰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5)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是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地方政府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却忽视了环境问题,导致了沙尘暴、土地沙化、雾霾、水污染、pm2.5等环境问题的爆发,这是我们以前不知道的,现在却完全被排除在我们的生活之外。

目前,政府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先发展后治理”这样的经济发展付出与收获是否真的合理,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去思考思考。

通过《国情备忘录》的观看,我们看到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发展,人口问题的巨大压力,农业发展的迟缓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自然资源的利用需要更加合理的规划,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各个方面的严峻形势,当然也有我国不断加强的创新能力。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国情:发展迅速但很不平衡,个方面问题都处于爆发阶段。

但是对于我国的发展。我一直充满信心,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会一步步克服每个困难、解决每一个难题。创造更多奇迹,中国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更快实现,中国一定会成为超级大国。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6)

——论中国的资源问题

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书中对祖国的描述是:中国位于东亚,太平洋西岸。境内大部分分布在北温带,气候适宜,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其中,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矿产、森林、耕地、水资源、能源等其他资源储量:煤炭、石油均居世界前列。中国是一个真正的资源大国。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我发现,在我看来,中国正在成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资源问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回收率很低。2008年我国自然资源回收率仅达到30%,远低于欧美等国家。发达国家已经达到50%。这就要求我国加大资源回收投资力度,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资源的消耗。

我国自然资源短缺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多种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以至于我国成为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这就要求我国采取积极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改善我国资源状况,保护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加快对于替代品的研究,同时还应该积极加入到国际社会的竞争之中去,利用国外资源发展我国的国家经济。使我国资源需求依靠世界,不受国际资源形势的影响,巩固我国自然资源,彻底解决自然资源短缺问题,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情备忘录》让我们更深刻认识了自己的国家,懂得这个国家,才能真正地、更加地爱上这个国家!因此,展望未来,我们更加自信和充满信心。让我们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团结一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7)

看之“农字当头”三感

化工学院熊歆诺***周二晚上上课

一感于中国农村的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领土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若能将这两大丰富的资源结合起来,必将发挥出强大的力量,而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领导人就已经认识到农村的重要性,因此中国的武装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使得农村及农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更是认识到农村发展对于国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出“发展国名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并举;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并且要十分注意国家和农民的关系。”显然,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是英明的,早就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潜力,提倡发展农业,于是才有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出大量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解决中国数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让人民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从而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之后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也是深知农村发展的重要性,早在1975年8月就指出:“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农业要现代化,才能适应工业的现代化。

工业越发达,越要把农业放到第一位。这就要求工业支援农业。”此后,农业快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中国不再靠联合国的粮食资助,因为我们自己的粮食能够养活我们自己的人民,当然这离不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对农村底政策,离不开国家对农村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

在过去的几十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由于农民人口众多占大多数,“三农”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连续几年成为中央的头号文件,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党和政府先后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减免农业税”、“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减免义务教育学费”、“三下乡”、“家电下乡补贴”等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农民没有了沉重的农业税压力,种植热情也高涨;农民子女学费得到减免,上学压力减小,生活也更加快乐;“家电下乡”政策更是让广大农民家庭添置了洗衣机、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生活质量大大提高,闲暇生活也大大丰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解决,也鼓励广大农名从农村走向城市,家庭收入大大提高;大学生村官下乡,也为农民带去了更多的知识,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同时提高了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政治素质及管理水平,给农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作为一名农名子女,我出生于农村,生长于农村,农村的发展我也深有体会。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情,我知道他们那时候种田是给公社种的,是公家的,而作为个体只能挣工分,分到的粮食还不够一家人吃饭,生活相当艰辛;在听爸爸、妈妈的故事,过去种田要交各种农业税,粮食产量低,除去家里人吃的粮食就没有多少剩余可以拿来卖了,即使卖价格也很低,只能勉强养活一家人,生活质量是很低的。而且那时候,农村生产采用的是最传统的方式,生产收割都主要靠人力,劳动强度大,加上营养跟不上,很多人都会累倒,然而那时农村治病难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很多人因看不起病而失去生命。

但现在就不同了,农村已经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的家乡已经不再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口中的那个了,我所看到的是乡村公路已修通,交通更方便了;沟渠网络已建成,农田用水更方便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使得广大农民看病问题得到解决;很多家庭都买了洗衣机、热水器、冰箱、电视等家用电器,广大农村妇女也从家庭杂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娱乐;广大农村子女也走进学校接受教育,农村文化水平大大提高,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大大增加,踊跃出大批农村知识分子,依靠知识的力量过上了好日子,其中还有许多人回到农村,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当然,我也是农村发展的受益者之一。小时候,家里很穷,学费成了家里的主要负担。那样的话,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但是,随着农村改革、农村发展和家庭收入的增加,虽然并不富裕,但也不会成为我学习的障碍。

恰恰相反,我成了我们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我的家人为我感到骄傲。

二感于中国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农村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发展的背后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农业基础薄弱,农民仍然过着依赖自然的生活,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得到了规范化。2008年冰冻雪灾、2009年旱灾、2010年和2011年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自然灾害表明,中国的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也许我们辛苦工作了一个季节,最后所有的食物都被洪水冲走了。此外,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虽然有机械化生产,但机械化在少数地区还很有限,没有广泛推广。

而更多的情况,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广大农名在田间依靠着镰刀锄头等地等工具劳作着,广大农名的耕作方式仍然采用的传统方式,播种收割依离不开人,农民参与种植整个过程,付出大量的劳动力。加强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虽然部分地区已建成灌溉沟渠网,农田用水基本不成问题,但仍有不少地区水资源匮乏,农田用水十分困难,甚至面临干旱威胁。农村公路设施也不完备,近几年虽有很多村庄解决了道路问题,但我们仍需看到许多农村地区交通闭塞,农民与外部联系少,有的地区虽然修建了乡村道路,但路面狭窄,交通阻塞现象严重。

其次,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杂交水稻的生产和水稻产量的提高,农产品价格仍然较低。即使国家有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农产品销售收入仍然有限。种粮不能显著提高农民家庭收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家庭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

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农民工的工作大多局限于建筑、交通、体力劳动、清洁等低收入行业,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技术含量有限,工资相对较低。因此,农民增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从总体上看,农民增收仍有一定难度。

再者,农业发展仍然滞后,城乡差距大。受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思想观念严重,生产缺乏科学指导,生产方式单一,产业范围狭窄,缺乏创新意识,不能突破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传统作物种植观念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因此,农业发展缓慢,发展程度也受到限制。

尽管近年来,农村大学生村官的出现给农村干部带来了新的东西。农村管理经历了一些改革,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此外,村官还开展了一些农名知识教育,拓宽了农名知识面,对农民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力量仍然太弱,没有明显改善农民文化水平低下的现状,农民生产还缺乏科学的指导。

此外,农民和耕地分散,农业缺乏集中管理和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发展滞后。且农名工在城里打工工资低、待遇差。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人拥有知识、文化和技术,工作条件好,工资相对较高,生活条件优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最后,农业对农民的意义下降。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许多农民看到了城市的发展前景,毅然放弃农业,走进城市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农村很多地区大片的土地荒置,农村政策失去吸引力,落后的农村抵不住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对农民的吸引,不能留住农村发展的主力军——农民。

三感于农村发展蓝图及措施

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正如某些政府部门官员所说的,未来的新农村远看像花园,走进像公园,农民生活像乐园。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未来的农村必定是产业化的农村,科技的农村,信息化的农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发展必然取得重大突破,农民不再是收入最低的人群,城乡收入取得平衡,城乡差距逐步缩小至基本无差异,人民无论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都能安居乐业。

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望,我们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并对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与足够的重视,深入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

1、我们应严格执行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文件, 加大对腐败的严查惩治力度,确保让农民真正得到到党和国家政策的好处。

2、我们应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努力改善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努力建立服务性政府,树立政府的权威,赢得民心,和农民共同发展农村。

3、坚持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努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4、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5、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让农民成为现代性科技性农民,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的砝码,提高农民就业的竞争力。

6、 要认真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7、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和现代农业,提高农村的吸引力,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村真正留得住人才,实现农村的全面、协调发展。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8)

江河建筑学院建筑1503 叶靖***

思修课上看了《国情备忘录》,无疑是震惊到了我,如同老师所说的:“中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是的,诺大的中国,东西经济差异,南北文化差异,各民族差异,地域风俗差异等等,有鲜明靓丽的一面,也有落后阴暗一面,这,才是中国。

《国情备忘录》客观地为今天的中国画了一幅素描,不夸大不回避,最繁华的地方与最落后的角落都没有错过;真实地为现在的中国画了一个坐标,纵横拉伸,横是 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纵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到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化国家。人们的生活已经从贫穷变成了小康社会。中国振兴国家的梦想越来越近。中国以开放的心态、理性的态度、谦虚的态度迎接未来。

《国情备忘录》就我国的人口大计、三农现状、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最基本的国情,进行了客观详尽的展现,使我在感受到我国经济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虽然地域广阔,但可耕种面积并不多,而且有被都市化吞噬的危险;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基数太大,人均占有的资源量相当有限;农村人口比例大,且农村、农业、农民仍然相对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碧水蓝天越来越少;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发展。

中国虽然人口基数大,改革开放还只是一个新生代国家,但我们用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世界人口。

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改变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穿着时尚五颜六色;从想方设法地解决饥饿问题,到要吃得好吃得健康;人均居住面积明显增加;从出门全靠两条腿走路到交通工具及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寻常百姓家也拥有汽车,贫困人口和文盲比例大幅度减少,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发展迅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科技实现了重大突破,祖国在日益强大,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持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使我们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国家在进步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问题还有很多,无论对内部还是对外部,我们要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这同时培养了我们的忧患意识。”保有忧患意识,能让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的更远。

看了《国情备忘录》,我更加准确地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无论是认识中国过去的辉煌成就,还是解决中国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都应该把“国情”作为思维起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取决于中国能否找到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因此,作为下一代中国人民,我们需要继承中华民族勤劳、勤劳、安居乐业、忧患意识等优秀品质。同时,要与时俱进,培育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9)

《国情备忘录》的读后感2提要:书中说,“任何时候,任何国家,民生问题都是第一大问题。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

源自物业**

《国情备忘录》的读后感2

去年**电视台刚播出的时候我就看过《国情备忘录》,感慨很多。今年光电院党委部署各党支部进行“读书月”的活动,《国情备忘录》做为必读书,号召每位党员通读,我重温了一遍,又有不少新的收获和感想。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高增长的形势下,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我国现在仍然存在的很多切实且严重的问题,《国情备忘录》一书的问世,为国人擦亮了眼睛,认清了国情。

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均资源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浪费现象、规划不合理、重复建设等等。很多刚建成的楼房或还很新就要拆除,经常发生拆了盖,盖了再拆的现象,不但建造起来需要花大量的资金,而且拆除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并且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中国的资源领域越来越小;耕地面临被城市化吞噬的风险;碧水蓝天越来越少;人口考验着中国的能力。

近期有**公布中国百万美元以上的富翁人数占世界第四位,而大量的中国人还在为温饱问题疲于奔命,现在的中国要跟菲律宾和印度争夺财富分配不均的榜首。此书毫不讳言目前我们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那样,北京首都机场每两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飞,繁华尽显,然而在偏远的山区,很多人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贫困的帽子大而沉重。同样,中石化花156万元买了一盏台灯,装修了4亿栋楼房,而一些山区学校却长期破败失修。

中国7亿农民既不富裕,也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我经常看**二台的《经济与法》栏目,这个栏目一般都是通过真实案例去发现和**经济与法律方面的问题,这个电视节目的案例经常有农村的案例,我通过电视的真实画面和案情情况看到了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对很多问题很有体会。曾经有个节目是这样的,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有个农民被狗咬了,同时这狗也把它的主人咬了(可能是狗疯了),被咬的农民死了,当时狗的主人还活着,村长让狗的主人去打疫苗,可狗的主人没钱,不愿意去打疫苗,结果也死了,被咬农民的家人要狗主人的家人赔偿,可狗主人家只有一个破草棚,其他一无所有。

在农村,多少人有病看不起,生了病就熬着,熬过去就熬,熬不过去就死。还有农村的养老问题,老人无人赡养,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靠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我们不敢奢望民生问题能一步解决,也不可能,但愿社会能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房地产的暴利是明摆的事,富豪排行榜榜上有名的很多是房地产商。房地产商是用国家和人民的资源赚钱,只要批到地,从银行贷到款,就可以几乎不花什么本钱和力气赚到大笔的钱。国情备忘录中所言:

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们的高房价和就业问题。“中国房价**过快,是多种因素共同发力的结果。**对‘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的定位,使得房地产业得到多方的政策支持,为获利,地方**放任房价**,甚至房产低迷时,还出台种种救市政策”那么现在高房价是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了。

只有**真正想让房地产行业不再“很黑很暴利”,让房价回归理性,使“居者有其屋”,才是老百姓最大的福音。

书中说,“任何时候,任何国家,民生问题都是第一大问题。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如果不能处理好民生与发展的关系,只追求gdp的增长,而不改善民生,就会出现发展异化。

”这道出了多少国人的心声。

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就应该享受国家强大繁荣带来的好处。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国情备忘录》反映了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否认,新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民生,民生问题不断的到解决。

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国家往往做出不平凡的努力——投钱和政策,很多问题度的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有很多事情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冰山一角。这个国家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财富正在迅速积累。但是,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和各项社会福利却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大。

当然,此书不是要我们一味抱怨,正如作者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瞭望哨和指路灯。在这本书中,你看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和一个伤痕累累的中国。作者让我们看到,我们有着蓬勃的发展和那些无奈的艰辛。也看到了此书的作者行走全国所有省、市、区超过8万公里,用行走的脚步记录中国国情,勾画中国发展的脉络的艰辛,此书,让我们读懂了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向上生长的中国;一个全社会深深地被各种欲望搅动,但同时又发自内心地渴望和谐、正义与幸福的中国。

源自物业**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0)

总的来说,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

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

我们知道,光荣的背后,还有很多问题和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落后,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艰难曲折。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百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在解决存在问题的同时加快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始终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不能放松。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要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以历史使命为己任,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贡献力量。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1)

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使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创造活力。它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党的命运,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深刻地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其革命意义是极其巨大和深刻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吴宏放概括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它开创了中国当代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2、 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3、 推动了制度建设和创新,实现了从高度集权到民主法治的历史性转变;

4、 它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力,实现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型;

5、 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6、 促进了发展方式的战略调整,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看《国情备忘录》,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这是一个越来越能融入世界大潮、却又伴随着诸多艰难险阻的国家;这是一个背负着千年历史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奋勇崛起的国家;这是一个看似复杂称之为谜,却是真实自知的国家……

我想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正如节目所说,如果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找到问题的症结,积极寻找好的策略,那么最好的时代才是真正的最好的时代。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也必须了解国家的国情,增强国家意识,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履行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发挥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践行“****”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注国家时事,关心身边小事,把个人命运同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意气风发地迎接这个称为“真的是最好的时代”。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2)

每次看到类似的纪录片,我都能学到很多知识,对中国的历史、国情和党的发展进程有更深的了解。

从刚开始的“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到现在的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我党和全国人民经历了怎样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高一的时候,如果有同学带有手机,就觉得他家肯定特别的富裕,全班一百多个人没有几个能带手机的。到了高三,手机都普及了,班里面基本都带有手机了。

现在的手机更是多种多样了,功能更加齐全了。所有点点滴滴的变化都体现着我国的高速发展和进步。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倍。8%,占世界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1978年8%

8%,到2008年已提高到6.4%。

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206亿美元,2007年飙升至21737亿美元,增长104倍。其中,出口总额由98亿美元增加到12178亿美元,增长123倍;进口总额由109亿美元增加到9560亿美元,增长87倍。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继续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之初,它排在第29位,2007年以来,它一直排在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近8%。

美国国际问题专家法里德扎卡里亚在他的畅销书《后美国世界》一书中这样描写到,中国生产全世界2/3的复印机、微波炉、dvd机和鞋子,还有几乎全部玩具。而全球最大的美国连锁零售商店沃尔玛的绝大多数国外供应商都是中国企业,沃尔玛所谓的“全球供应链”,其实就是一条“中国供应链”。

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正确决策,使中国发展的如此迅速。他们正确把握了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础,也是我们实施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客观依据。在外国经济学家的眼里,我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不解之谜”,“看似不合理,却很管用”。在我国财政衰退的同时,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按照主流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我国虽然不能取得目前的成就,但我国在各种缺陷下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世界最顶尖的经济学者专家,把我国的快速发展称为“中国之谜”,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角度,中国的发展是难以理解的。

一些西方学者,按照他们的理论逻辑,曾经规划了一条通往国家富强的道路,但当我们看这一理论在实践当中的表现,我们会感到他们规划的国家富强的道路并不是金科玉律,我曾多次到过拉美,我曾经目睹拉美这些国家,他由于按照西方所设计的那种经济理论和发展战略,最后他们走向经济停滞,而经济的拉美化在今天正是政策失误的代名词。

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无疑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其实,能不能把计划和市场最好的部分“装入一个篮子里”,正是中国经济转型目标模式的精髓所在。

1978年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基础,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思想就是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客观的认识中国的国情,就是尊重中国的国情,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我们再来选择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应当说,我们的选择是科学的,而我们选择这条道路确实是没有任何借鉴,实践证明,我们这条路是正确的,是科学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发展,我们是走的一条前无古人的路,就全世界的发展来讲,没有一个国家和我们走的是一样的路,这条独特的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本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发展可以有大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2008年发生了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罕见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降临到中国身上,带着剧烈的伤痛,中国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壮观与宏大的奥运盛会。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保持增长的经济体,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居世界第三位。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并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中国完全有信心、有资格、有能力克服困难和挑战。

今天,在党的十八大上,我相信在新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国会更加繁荣。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3)

农民不小康,中国不小康。农民这个群体占据了80%的人口,这个群体可以一针见血的体现出国民的生活状况,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如今,农民群体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城乡经济的共同进步是最严重的问题。虽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一点在目前时不可忽视的。

单单从这片土地上能养育了如此数量的人口就足以另世界折服。而他们也许不知道取得这样的成就,蕴含了中国**多少的艰苦努力和数亿农民的巨大贡献。在无数的诗词中,大地无数次被中国人称作母亲。

无论走在田野、乡间还是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请不要忘记,大地,母亲,不仅养育了我们和我们的祖先,也呵护着我们的孩子和未来

“地大物博”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也许正是有着资源上的优越感才使得我们潜意识里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思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改革开放30年来,那些曾经引以为豪的资源不断减少,甚至需要进口。许多人建议,应该将“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等一类词语从课本中去掉,让人们从小就接受要节约能源的教育。

此时,我们不妨重温千年前《资本论》中的智慧箴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滚滚长江东逝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九曲黄河万里沙”……古往今来,我们的大好河山不知被赞美了多少次,可以见得它们有多么壮美,令人陶醉。长江两岸数亿中国人正在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

报纸和新闻充斥着污染问题。看着污染事件,我们感叹这些美丽的江山正在悄然消失。环境的问题已经恶化到这样一个程度,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它的话,可能我们的经济就没有办法再持续地那样发展下去,可能我们为将来埋下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因此要端正态度,贯彻国家的方针,还我们后代一个山清水秀的家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几千年前中国就列出了民生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改革开放30年来,一路走来,民生依然是重中之重。民生问题将是两会每次讨论的重点话题,人民的国家将繁荣昌盛。虽然中国被视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民生这么庞大,这么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民生课题。

所以民生问题,应当是**的第一位的责任。

一部《国情备忘录》带领着自己纵观我们祖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一部《国情备忘录》让我们坚信祖国的未来定是光明的,势不可挡的,一部《国情备忘录》让我们对祖国重新打量了一番,看到她的繁荣似锦,也看到她的无奈苍凉。虽然我们前面的道路上还有无数的曲折坎坷、激流险滩,但世界仍将看到的是充满信心、无比坚实、一往无前的中国脚步。只有历经沧桑,才能优雅的老去……祖国!

祝福您!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4)

说到四门政治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介绍,老实说,我就是混日子,

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我们的生活似乎有两只耳朵听不到窗外的事情,所以在看国情备忘录的记录片时,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对国情和国事的肤浅理解。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共九集,分别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让我对中国国情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3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中,中国也率先奇迹般地复苏。这些成就我早已耳熟能详,但看到这些成就,我这次所做的不仅是欢呼,而且开始思考中国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中国如何继续发展,如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另一方面,当涉及到中国的基本国情时,我一直停留在一个简单的理解中——人口众多,基础薄弱。事实上,这远远不能概括当今中国复杂的局势。

不同于任何一个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工农业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越来越严重,幅员广阔,资源丰富,但过度的掠夺式开发也使得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已经是工业大国的中国,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产业提升,以及国际竞争力上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看到如此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发展的困难,意识到了解中国国情、保持中国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难题。曾经我对中国国情一知半解认识肤浅,却自以为是的对各种政策妄加评论,或者随着网上的舆论人云亦云,这种行为是多么的无知愚蠢。

当我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时,我决定更认真地看纪录片,学习中国的国情。如果说第一集《中国之谜》介绍了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从整体上介绍了当今中国,那么第二集《人口大计》才是真正详细叙述中国国情的第一集,可见人口问题占据了一个多么重要的地位。

念叨了这么多年,人口问题似乎已经是一个老掉牙问题,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也已经深入人心,但在观看《国情备忘录》之后,我才意识到,人口问题绝不仅仅那么简单,住房、医疗、粮食、教育、就业。。。几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人口问题而显得异常严峻。以至于此后的几集,《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等实际上都脱离不了人口问题。

我是一个学生,最了解最熟悉的或许就是教育问题。我们一直在批判教育高考这座独树一直的桥梁,感叹优质教育的淡化,抱怨学生就业难。每个项目的背后都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日益增长的学生数目,如何才能保证教育公平?

成绩不应该是衡量质量的唯一指标,而应该如何设计一套能够满足13亿人的公平公正的指标来衡量原本抽象的人才?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物质投入和较高的人口素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不能简单地用西方模式来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同样,中国问题的各各方面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别国解决,而是需要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有中国特色的政策。

在之前的几集中,我更多的在于了解中国国情,而在《创新元素》和《中国脚步》等集中,我感受到则是对自己的鞭策。创新,在于人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是理工科学生。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就化学而言,元素周期表中有一百多个元素,中国人没有发现。老师们常常带着遗憾介绍他们,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们。曾经,老师开玩笑似的写下一个以中国命名的元素名词,我当时不以为然,但如今想来,却感受到了深深的责任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承担起中国缺乏高科技的责任。

未来,我们理工学生也许不会成为公务员,也许不会亲自设计中国发展的蓝图,也许想要中华崛起,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起码可以做到“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积极创新,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添砖加瓦。中国的历史,我们不能改变,但不会忘记,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是我们的责任。中国灿烂的古代历史是我们祖先的遗产。中国血淋淋的近代史充满了烈士牺牲。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成就是党对人民的奉献。在未来,一个更加强大和富裕的中国是我们对祖先的反馈。

观看《国情备忘录》,我仿佛跟随镜头游历了中国,穿越了历史,看到了中国的过去与未来。虽然我们前面的道路上还有无数的曲折坎坷、激流险滩,但世界仍将看到的是充满信心、无比坚实、一往无前的中国脚步。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5)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在复兴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为了不断的追求,我们在时间的深处写下光荣。我们祖祖辈辈生长在这个神奇的国度,每天亲历着她的变化,折服于她的魅力,见证了她的蒸蒸日上,也感受着她的步履维艰。对于她,我们亦悲亦喜,亦爱亦恨,这是一个叫“祖国”的代名词赋予我们的复杂情感与神奇感受。

建国六十多年来中国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取得的成就可谓前无古人,新中国一个甲子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奇迹与辉煌。改革开放30年来年均9.8%的gdp增长率让整个世界望尘莫及,05年超过意大利,06年超过英国,07年超过德国,三年之后的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此一项便让世界各国无不惊讶于神奇的中国速度。

作为当年“被非洲黑人兄弟抬进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今非昔比,我们正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欣喜的看到如今的世界离不开中国。也许,中国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国度,也许中国的**和百姓更愿意以这种方式增加自己的自豪感,以致08年北京奥运千人击缶而歌、万人入场之时,竟让我有种番邦进京朝贺的恍惚。

然而,正如《国情备忘录》所描述,饥寒交迫与暴殄天物,不毛之地与膏腴之壤,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些都是中国。

在无数赞誉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辉煌背后的阴暗和成就背后的问题。越划越小的资源版图,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频繁的官民冲突,越来越强烈的黄沙飞舞、雾霾弥漫,越来越少见的风清云淡、碧水蓝天等等等等,这些无时无刻不在刺痛人心,警醒世人。在如今的数字传媒时代,“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似乎任何一件无论大小的事都可以激起轩然大波,前提是这件事的关键词包括“官与民”、“贫与富”等,如果再贴上“贪腐”、“暴发户”“x二代”等标签,那么其便足以成为群起而攻之的全民公敌。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甚至有普及的潜力。究其原因,无非“不公”、“不平”、“不衡”、“不等”,巨大的贫富差距不可避免的造就了国人的仇富、仇官心理。而在愈演愈烈的就业奇难、房价飙升、养老困局的当下,教百姓如何展望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景,着实值得我们深思。

像伟大的成就引来赞美之词一样,现实的社会问题同样招致批评与抨击,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过:“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批评她,更是爱国”。一个宽容、友爱、自信的大国,值得赞扬和批评。

但是,如果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漫无目的的攻击,则与强盗无异;相反,极力掩饰,一叶障目,一味唱赞歌的,亦是别有用心。真正的爱国者不是一个极端的愤世嫉俗者或哲学家,而是一个发现问题并付诸实践以帮助解决问题的人。

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回望1949年前辈们“进京赶考”的谦虚谨慎与“决不当李自成”自信决绝,对于今天党和国家、社会与人民,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虽已进京多年,但“赶考”远未结束,答卷的合格与否,不只取决于经济规模,更重要的是民心向背。

实现中国梦的复兴之路并不平坦,需要解决的问题亦像“中国之谜”那样繁杂难以捉摸。作为一名党员,我愿同8500万同志一道永葆“赶考”意识,也愿8500万同志同我一道真正做到服从“监考”;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渴望看到祖国真正需要,更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作为一名公民,我会一如既往的爱着我的祖国,借用“根叔”一句话:什么是母校?

是你一天骂她八次,却不让别人骂你的地方。祖国是一样的,你爱不爱她,永远在她怀里,不离开。

2013年11月20日

  • 热门游戏资讯
  • 最新游戏资讯
  • 热门新闻资讯
  • 最新新闻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下载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