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9下载站:值得大家信赖的游戏下载站!

所在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于成龙观后感

于成龙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2-08 18:23:02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于成龙观后感

1569下载站的编辑为您准备的“于成龙观后感”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如今大多数人会选择在休息时间看电影或电视剧,一部好的作品总是能使我们的情绪有所转变。观后感是对作品心理和情感的反应和体验,怎样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名观后感呢。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名观后感呢?分享知识把这篇文章发送给您的朋友们让他们也能够了解这个话题!

于成龙观后感【篇1】

近期观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于成龙》,感触颇深。看着于成龙躹躬尽瘁,殁于任上的镜头,我的心似乎在滴血,内心呼唤着:于成龙真乃一代廉吏。

这部电视剧讲述于成龙在出仕前刻苦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修齐治平、知行合一、义不辞难为价值追求;出仕后,在23年的从政生涯中,跨越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等省区,从七品知县到封疆大吏,坚持以民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勤政爱民、勇于担当、三举卓异的从政实践,刻苦廉洁、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人格魅力,深得各地民众爱戴和各省督抚的器重,康熙帝盛赞为“古今廉吏第一”。

本剧通过其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一系列生动故事,再现这位“吏者之师”的感人风范。

“于青菜” “于大胆” “于青天”这些美称并非空穴来风,他罗城治盗丶湖北平匪丶福建平冤丶直隶救灾、两江惩恶,从一个边远山陲的小小县令,一步步成长为封疆大吏,他爱民如子,勤于政务,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好品质深受百姓爱戴,赢得康熙帝最高褒奖“古今廉吏第一”。

当观看于成龙与康熙帝在上书房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这一幕,感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与康熙帝简直是惺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他告诉皇上,自己是贫苦人家出身,勤俭习以为常,还说“上有所好,下便投其好”。

皇上便引用李商隐两句诗:历贤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说自己虽比不上殷周古代明君圣贤,但时时警示自己,勤政爱民,奉行节俭,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并视于成龙为知已。

其实,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历行勤政节俭,才有希望;小到一个家族,也是同出一辙的。猛然想起爷爷当年说的话,富从升个起(升:古时计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个:指一粒米,一根线,指数量极少。),穷人家做事没算计。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懂得财富的积累,而穷人呢,往往没有过多地考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看一个家族有没有希望,主要观其后代是否勤劳节俭,励精图志。当他们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控制自己的欲望,并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让希望之光普照大地之时,便是其灿烂辉煌的美好人生。

观电视剧《于成龙》,还可体会到凡成大事者,必先历经磨难,苦其心志,强其体魄,并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永往直前的精神。

剧中再现了于成龙赴广西罗城县就任时艰难困苦的情景,和家人分别无异于一场生离死别,典卖田产一百两银子作为赴任的盘缠,如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五名同乡跟班,一人病亡,两人看到蛮荒之地,弃之返乡。

且不说从山西老家到广西罗城的路途遥远及条件艰苦,就是那赴任的罗城县,地处荒蛮,匪盗横行,杀人越货,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前两任知县,一人逃走一人被杀,自己这个新知县赴任途中险些被盗匪活埋,官印官服被抢,这哪里是赴任?简直是赴死!

就在这挑战生存的一线希望,他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一民心向背,团结民众惩治恶匪,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不顾个人安危,他执意闯进苗寨,与老百姓站在一起,和来势凶凶的匪徒展开生死较量,斗智斗勇,终于取得初战的告捷,为自己在老百姓心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电视剧《于成龙》的确是一部好剧,无论在做人做事方面,还是在国家大政方针方面,都有极好的参考价值。敬己、敬人、敬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我们每个人只要心中有爱,弘扬正气,在生活实践中勤于动脑找出恰当的切入点,你的人生也为之光芒四射。

于成龙观后感【篇2】

新编历史京剧《廉吏于成龙》再现了三百多年前大清王朝被乾隆皇帝尊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在福建清明廉政,勤政爱民的感人政绩和清官形象,于成龙是后世为官者永远效仿的楷模。

舞台大幕拉开,已年逾花甲、衣饰简朴、风尘仆仆赴任福建按察使的于成龙,踏上福建城郊之地时,被一路百姓无端以通海通匪之莫须有罪名,捕之入狱,大为疑惑和不满。他怒斥福建藩司勒春和福州绿营守备喀林的蛮横和胡作非为。于是他上任伊始,一不拜上司、二不访官绅,三不会宾客,而一头扎进案卷堆,把臬司衙门的陈年卷宗翻个底朝。实地勘察,亲临人满为患的四大监狱,惊骇通海通匪的巨案累及万千,造成民不聊生,农桑凋敝,田园荒芜。于是他毅然上访权倾朝野钦命驻节福州的康亲王,请求重审重判前任臬司的定案。终使众多冤案昭雪,大快民心。

于成龙,虽为封建社会的一吏官,但仍然有很多的东西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最值得学习的是他为民服务的思想和廉洁的品德。让我们在一次回顾历史上的于成龙:

他有一种为国效力、为民做事的愿望。于成龙少有大志,自幼过着耕读生活,受到较正规的儒家教育。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的

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此种精神值得学习。

他能很好地体察民情,以人为本做好工作。于成龙在福建上任伊始,就做了一件为民称颂的.好事。当时一清廷为对付台湾郑氏的抗清势力,实行了“海禁”政策。当地统治者不顾连年兵祸,民不聊生,动辄以“通海”罪名兴起大狱,使许多沿海渔民罹难。于成龙在审阅案卷时,发现每案被拟极刑的就达数十人或上百人之多,甚至殃及妇女孺子。于是他坚决主张重审,对怕得罪清室而劝阻他的人说:“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咸阿从事!”在他的力争和主持下,先后使千余名百姓免遭屠戮而获释,贫困不能归者还发给路费。

他严于律已,受得住贫穷,不为富贵所动。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为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

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后才得一见。康熙二十三年,成龙病逝于任上。将军、都院察看他的遗物,“见床头敝笥中,惟绨袍一袭,靴带二事,瓦瓮中粗米数斛,盐豉数器而已。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亲为撰

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这正是《廉吏于成龙》一剧作为劝世之作的成功之所在。在今天以民为先,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一位党的干部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警示。

于成龙观后感【篇3】

寒假期间,偶然发现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于成龙》,主要讲在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他从“七品”广西罗城县令,一直擢升为“一品”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一生为政清廉,政绩突出,康熙在他生前和死后,都称他为“天下清官第一”。

电视剧主题歌勾画出了他人生的缩影:“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惜”。

有这样几个场景特别让人感慨:

感慨一:在他知道自己将要去往当时最不好的匪盗横行的罗成任知县的时候,他的好朋友怎样劝他不要去,他都不听,他执意要去,在快要到达的罗成的时候又险些被杀,遇到种种的艰难险阻,他都没有退缩。而与此对比鲜明的是,当他们同村的三个村民知道于成龙当上知县时,都想让他们的孩子跟着于成龙,觉得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实际上其中一个还没到地方就已经因病死了,而另外两个在刚刚到达罗成,看到如此破落的地方就被吓破胆了,决定放弃,像这样不肯吃苦的人注定不会成功的,对比生活中有些人不肯付出只想收获,那只是天方夜谭。

感慨二:当时的交通方式,在于成龙去往广西罗成任职的时候,从山西老家出发,一走就是四个多月,走到时,胡子头发长得那个长,那个样子连乞丐都不如,生活是多么艰苦,而如今我们现在的交通真是太便捷了,生活也太幸福了。从山西到罗成,坐高铁四五个小时,坐飞机一个多小时。

感慨三:当他在湖州任职时,对于土匪的招安工作,对于读过书,同情贫穷的土匪头子刘某某,他给他最大的信任,他对于土匪,并不是一味绞杀,而是以宽厚待人,只要他们愿意做好人,重新改过自新,就给他们这个机会。他的这种做法,为他剿匪成功奠定基础,后来也得到了皇上的赞誉。

我觉得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像他一样以宽厚仁慈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我们更要给他们机会,让他慢慢变好向善,不能因为个别孩子的一次或几次错误就给孩子定性,说他不是好孩子,一棍子打死,让他再也对学***兴趣,对人生失去希望。

感慨四:他的节省简朴,体现在他的外号:“于青菜”。

从他当上知县开始,他就一直吃的是萝卜青菜,官越当越大,房子越住越小,仍然吃的是萝卜青菜,连他身边的亲人也是一样。以至于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于青菜”的这个绰号。

感慨五:其实他官运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如:他从小玩尿泥长大的好朋友柳晋阳,还有原来是四品**后来被罢官的足智多谋的周瑞和先生,他在罗成收复的武艺超强的原来是土匪的雷翠亭后一直是他的贴身捕快。

这些人对他那都是忠心耿耿,死心塌地,不顾个人安危的忠实粉丝。最后柳晋阳甚至因为办案牺牲了。无疑他们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

这样团队,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能一一克服。

感慨六:为百姓办事。于成龙在升迁四川合州知州时,之所以广西罗城百姓哭送百里,就是因为他是真正为百姓做事,并做得很好,群众才会拥护他。

总之,看完这部戏,人们都充满了正能量,这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事实上,在我们的现代社会里,有这样好的**。比如,任长霞就是一个全心全一位人民服务的好**。我们应该永远纪住她。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应该学习成龙艰苦朴素的精神。

不畏强权,坚持立场,一心一意等等。他博学多才多艺。永远不要忘记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多读书,我们才能有知识,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要有坚定的信念,永远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必须做的。为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努力。

于成龙观后感【篇4】

观众盼望已久的由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一团创作排演的新编历史晋剧《于成龙》终于上演了。这部反映历史上极为著名的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的剧目,是国内著名剧作家郑怀兴编剧,由久负盛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一流导演曹其敬教授担任总导演。主演由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谢涛担纲;其他主创人员如音乐刘和仁、舞美设计刘杏林、灯光设计邢辛、服装设计蓝玲等,也都是国内知名的艺术家。由这样一群国内、省内著名艺术家共同打造这部山西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清廉官吏于成龙的舞台艺术作品,可以说是珠联璧合、熠熠生辉。

其实,山西省已经演出了多部以于成龙为主的艺术作品,除了京剧、晋剧等之外,甚至电视剧、广播剧都创作了以于成龙为主要人物的作品。多部围绕于成龙的艺术作品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已经把这位历史上的清廉官吏的故事说尽了。特别是当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的磅礴演出,把这个题材的故事和人物提到了戏曲舞台上艺术形象的一个高峰。如果想超越这个艺术形象,超越这个高峰,没有相当的艺术造诣和文学功底当然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广大晋剧观众和行内许多专家担心的地方。

但是,敢于超越的高手还真有一位,这就是山西省戏剧界的老朋友、著名剧作家郑怀兴同志。郑怀兴老师在山西晋剧界的名声不菲,由他创作的《傅山进京》几乎在晋剧观众中无人不晓,无人不知。这次郑怀兴老师创作于成龙的剧本,仍旧是宝刀不老,他从于成龙为官数十载的从政生涯中截取了成为布衣的一段故事展开,可以说是独具慧眼,取材独特。于成龙清廉为政的故事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要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把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完整的表现,当然是不可能的,而富有戏剧性的许多情节在其他作品里已经有了精彩的展现。

郑怀兴把剧目的切入点选择到成为布衣的于成龙,如此的戏剧环境和规定情境,就为人物故事的展开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打下了极为准确而又深厚的基础。全剧没有纷繁的枝蔓,从第一场就直奔主题,把于成龙从被革职后,准备回乡养老颐养天年的路上,引入到湖北黄州平乱的中心事件中。打击贪腐官员,安抚造反民众,这样艰巨的朝中大事,为塑造于成龙的过人胆识和爱民如子的高尚品质,提供了极为恰当的伸展天地。而且剧本严格按照“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创作原则,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完整细致的把于成龙如何巧妙获取贪官的证据,斩了蠹吏邹克忠,同时又不避艰险、立下军令状,上山招抚被逼造反、聚集山林的“山贼草寇”,用自己的爱民之心、无私为公的高尚精神,平息了一场将会给众多百姓造成极大伤亡的灾难。我们就从于成龙处理这一件看似单纯,实际险恶复杂的事件中,看到了于成龙是怎样在封建官场中如何洁身自好,为国为民的独特个性。因此,从剧本创作角度来看,郑怀兴的创作是极为成功的。

好的剧本还需要有好的优秀演员来在舞台上体现。谢涛在晋剧舞台上成功塑造了傅山形象后,这次又用崭新的舞台艺术,为我们树立了又一位感人至深的清代老人形象。和明末清初的傅山不同,于成龙没有了傅山的文人气质情怀,但突出了为官清廉和执政智慧的特点。这两位老人的身份不同,性格也不一样,但是都有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心怀。谢涛在表现于成龙的性格时,除了淋漓至尽的优美、高亢而又韵味十足的唱腔之外,还尽可能的把须生的一些表演程式放在这出新编历史剧中。

本来,晋剧须生是有许多做工戏的,但是,由于演员自身的客观条件限制,如今的须生演员注重唱功的多,表现做工的少,这样就使许多晋剧须生的做工艺术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挥。谢涛在这出戏里,多次把须生的跪、走、跃,甚至是功架的一些功夫都恢复和表现出来了,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令人叫绝的是许多做工戏是同她的大段唱腔结合在一起的,比如月夜抒怀那场戏,我们既看到她的身段,又欣赏到她的唱腔,唱、动结合,融为一体,这在傅山的形象中是看不到的。谢涛的表演本就炉火纯青,如今又更进一步,可以说是锦上添花,“涛声依旧”了。

总之,这是一出崭新的好戏,希望谢涛能够把这出戏做为《傅山进京》的姊妹篇,为我们的晋剧事业发扬光大做出新的贡献。

于成龙观后感【篇5】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该剧情节跌宕,扣人心弦。虽然十年前央视播放时也看过,但这一次看得更细,更用心,观后感慨颇深。于成龙廉政亲民的品性,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传递着对正气的称颂和美德的褒奖,在于成龙身上集中体现了民族传统美德和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虽然三百多年过去了,时代发生了巨大变迁,但于成龙精神仍有现实意义。

于成龙生活在封建王朝官场,但他自甘淡泊,清正廉洁,不爱钱、不收受礼品、不纳妾、不住毫宅、不吃宴会,布衣粗食、节俭清苦、简朴出行、秉公办事,与老百姓忧乐与共。在罗城六年,他布衣草鞋,把自己完全融入当地民众之中。临别罗城,出现了百姓追送数十里,哭而还的感人情景。他没有当官的架子,做官的排场,他心中装着百姓,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他舍死忘生,为百姓日夜操劳,乡间问贫、田间耕作、深入匪巢、缉捉盗贼、平反冤案、救助孤儿。他不畏权势、嫉恶如仇,严整吏治、革除积弊。他不允许增收火耗、勒索民众、不允许馈赠上官,对官僚权贵犯法亦严惩不贷。他自己长年忍受离母别妻抛子的生活和精神孤独,从山西老家乡下到广西罗城上任七年,随后升调湖北黄州,十多年没回过一次老家。他老母思儿心切,叫孙子走了两月步行数千里去湖北看望他,但他整天忙于公务,儿子也只住了几天就回山西。他两袖清风,无东西可让儿子带回去给老母和妻子。于成龙于任上病逝,人们在他的寝室看到的只是青灯布幔,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故被康熙皇帝褒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的结果。而作为一名法官更应有廉洁自律的毅力,因为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已铸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中熠熠生辉。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我们应该恪守不贪为宝的人生信条,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我们正处在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对人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作为一名法官,必须要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时刻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既要严格遵守司法礼仪,又要规制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节制自己的欲望。法官的舞台不在觥筹交错的酒桌上,不在七彩斑澜的霓红灯下,也不在高谈阔论的喧嚣声中。法官的舞台只在庄严的法庭之上,只在高悬的国徽之下,只在清脆的法槌声中

于成龙为官各地,只要是符民意、顺民心、关切民生利益的事,都能做到实心实意、立说立行,心无羁绊、全力以赴,其诚心实政、为民作主的精神是以忠君爱民为核心的封建时代政治伦理为支撑的。于成龙的官民观、政绩观以及廉政观,体现了其时代民本思想的最高境界。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在二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无论官职大小、身处何时何地,面对何事何人,都能从真诚关心百姓、切实改善民生的强烈责任感出发,敢于直面突出矛盾,敢于触及难点热点,敢为别人所不敢为不愿为,而决不因循推诿、明哲保身,其诚心实政、勇于负责的为政态度突出鲜明,以一贯之。

于成龙观后感【篇6】

近期,地处北武当山脚下的山西吕梁市方山县来堡村,因为是一代廉吏于成龙的故乡,迎来大批官员参观、学习。这一切,都和山西持续进行的反腐有关。

12月12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吴永平接受组织调查;16日,山西省纪委原常务副书记杨森林被开除党籍、公职。在山西省纪委官网上,对腐败、违纪官员的查处保持高密度状态。

19日,在方山县来堡村,正在建设中的于成龙廉政文化园稍显寂寥。偌大的院子里,从于氏墓地抢救回来的碑刻、石碑底座等堆砌一处,其中多有损毁。用砖块堆砌的围墙显露出开发窘境。院子靠近山丘一侧,象征于成龙22年从政经历的22间窑洞内,正在布展于成龙生平、掌故和藏品。

据于成龙故里旅游有限公司经理葛海斌介绍,从起,民营企业家高林清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人民币,终因资金短缺而难以为继。按照规划,园区占地580余亩,包括廉政文化教育展览馆、廉吏文化广场、于成龙故居区、于氏家族墓地等。葛海斌说,为保护、开发于成龙廉政文化,高林清卖房卖车,甚至租房居住。

这种窘迫似乎在9月间发生转机。9月17日,新任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把调研首站放在腐败重灾区—吕梁市。期间,在被清康熙皇帝称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故里,王儒林感慨,吕梁传统文化重德重廉,但现在却成了全国发生腐败问题最出名的地方。

中共十八大以后,山西7名被立案审查的省级官员多数与吕梁有关,当地落马官员众多。在于成龙故里调研时,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要求“充分发挥历史优秀廉政文化教育警示作用”。

此后,进展缓慢的于成龙廉政文化园项目再次启动。时隔不久,方山成立由县委书记李少杰任组长的于成龙廉政文化园项目建设领导组,并以年度财政预算形式每年投入500到1000万元人民币。方山县文物旅游开发中心旅游科负责人雒完全说,目前,项目前期土地环评、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预审等已完成,省、市、县均有扶持资金,预计明年10月份即可开门运营。

葛海斌说,以前,大小官员、媒体想请都请不来,和于成龙有关的图书送都没人要。现在,大小官员、职能部门接踵而来。

18日,恰逢吕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此参观。攀谈中,一位负责人说,前些年,经济飞速发展,大家主要精力都在经济上,对身边这位“廉吏老乡”关注较少。

于氏第十四代后人于吉仁介绍,在来堡村,于氏曾是村中大姓。如今,在1000余村民中,于氏后人只占1/10,且大多以务农为生。

于成龙观后感【篇7】

卫生局收看京剧《廉吏于成龙》观后感

我局收到区纪委关于组织收看京剧《廉吏于成龙》的通知后,局领导高度重视并认真做了细致安排,1月29日13:46分,在生活频道组织局机关全体人员及各医疗卫生单位收看京剧《廉吏于成龙》。

此剧能如此打动人心,固然离不开京剧名角出神入化的精湛演技;也离不开编导以古鉴今,朴素清新的创作理念;对人物平民化的人性塑造,求真情,求朴实,简约明快的艺术呈现;更离不开一代廉吏于成龙为官处世,所作所为,大声疾呼“天地良心”所体现的人格魅力。

于成龙以天下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因此,他为天下大事考虑,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他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

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负责任,他就越有前途。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他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着想,不关心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于成龙之所以能如此诚实,是他严格自律的结果。作为封建时代的一名**,要像于成龙这样的人是不容易的。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这正是《廉吏于成龙》一剧作为劝世之作的成功之所在。在今天建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的每一位干部都能从中得到有益的警示。

于成龙观后感【篇8】

清风起影坛,正气贯天地。昨天,由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京剧院联合出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关栋天主演的戏剧电影《廉吏于成龙》公映了。一代廉吏于成龙廉政亲民的`品性,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传递着对正气的称颂和美德的褒奖。徜徉于这部力作之间,人们在被艺术感染的同时,心灵也能得到净化。

从戏剧到电视剧,再到戏剧电影,于成龙这个形象何以久“演”不衰?作为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然而,《廉吏于成龙》智慧地表达了中国百姓对于清廉为政的向往,则是共同的基本“看法”。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有更高境界者提出“为官一时,英名一世”。但是,无论过去和现在,这在一些官员身上仅仅是“说说而已”。虽然时代不同了,“为官一任,危害一方”毕竟是极个别,但“造福谁?”“留何名?”却让不少为官者难以“选择”。于成龙作出了回答,也是一面镜子。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抛妻别子,到远隔万里的荒凉之地去做县令,不贪富贵,不畏权势,不怕杀头,爱民如家人父子,为了解除百姓疾苦,自己甘愿吃苦受罪,官至两江总督,仍布衣素食,江南人民称他为“于青菜”,卒后居室中仅“故衣破靴,外无长物”。真可谓是一生清贫,两袖清风,“天下第一廉吏”之称,就是放在现在也当之无愧。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当以于成龙为镜,作一番深刻的反思,封建官吏尚且能时时处处关念百姓利益,我们又何以做不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我想,于成龙“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问世”,其现实意义正在于此。

世界上有一种宝贵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影响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赢得了它,执政党就有了优势和资本;失去了它,执政党就濒临危险的境地。这就是民心。古人云,“天下大势,常系民心。”老百姓何以喜欢于成龙这一廉吏形象,根本原因在于此。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为官者,是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还是贪赃枉法、滥用职权;是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还是纸醉金迷、低级趣味……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关系政权的声誉和形象,关系民心的凝聚和背离。这不能不说是戏剧电影《廉吏于成龙》给人们重要的“观后感”。

戏剧电影《廉吏于成龙》并不仅仅是给干部观看的。观念激荡, 需常洗心灵之垢;物欲诱惑, 应常敲警世之钟。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念多样的今天,反腐倡廉不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同时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支撑。这就是营造一个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时代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勤廉、和谐的价值观。社会大众是反腐败的力量之源,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近年来,借助影视等文化艺术平台,激浊扬清,不仅壮大着反腐力量,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使廉洁文化植根于更多公民心中。人的社会角色是多重的,也是不断转化的。但如果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坚持廉洁,我们的反腐倡廉就会有丰沃的土壤。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这不能不说是电影《廉吏于成龙》所具有的公众“可观性”。

感谢编剧、导演和演员,把于成龙的形象搬上了影屏,把一个活生生的于成龙展现给了广大观众。面对转型期社会生活多样活跃的新态势,我国文艺事业既迎来了新机遇,也遭遇了新挑战。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肩负时代使命,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去诉诸感情、进行创新,靠先进的思想、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向更高境界迈进。《廉吏于成龙》凝聚了弘扬正气的精魂、蕴含着崇廉倡廉的心声,带给人思想沐浴和心灵洗礼。我们期待这部戏剧影片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

于成龙观后感【篇9】

于成龙(1617-1684年),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入仕,康熙二十三年逝于任上。为官二十四年,廉名传天下,康熙帝曰:“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

新编历史京剧《廉吏于成龙》再现了三百多年前大清王朝被乾隆皇帝尊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在福建清明廉政,勤政爱民的感人政绩和清官形象,于成龙是后世为官者永远效仿的楷模。

舞台大幕拉开,已年逾花甲、衣饰简朴、风尘仆仆赴任福建按察使的于成龙,踏上福建城郊之地时,被一路百姓无端以通海通匪之莫须有罪名,捕之入狱,大为疑惑和不满。他怒斥福建藩司勒春和福州绿营守备喀林的蛮横和胡作非为。于是他上任伊始,一不拜上司、二不访官绅,三不会宾客,而一头扎进案卷堆,把臬司衙门的陈年卷宗翻个底朝。

实地勘察,亲临人满为患的四大监狱,惊骇通海通匪的巨案累及万千,造成民不聊生,农桑凋敝,田园荒芜。于是他毅然上访权倾朝野钦命驻节福州的康亲王,请求重审重判前任臬司的定案。终使众多冤案昭雪,大快民心。

于成龙虽然是封建官吏,但今天仍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最值得学习的是他为民服务的思想和廉洁的品德。让我们在一次回顾历史上的于成龙:

他有一种为国效力、为民做事的愿望。于成龙没有什么野心。他年轻时过着农耕和读书的生活,并接受了较为正规的儒家教育。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

此种精神值得学习。

他能很好地体察民情,以人为本做好工作。于成龙在福建上任伊始,就做了一件为民称颂的好事。当时,为了对付台湾郑氏家族的反清势力,清政府实行了“禁海”政策。

当地统治者不顾连年兵祸,民不聊生,动辄以"通海"罪名兴起大狱,使许多沿海渔民罹难。于成龙在审阅案卷时,发现每案被拟极刑的就达数十人或上百人之多,甚至殃及妇女孺子。于是他坚决主张重审,对怕得罪清室而劝阻他的人说:

"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咸阿从事!"在他的力争和主持下,先后使千余名百姓免遭屠戮而获释,贫困不能归者还发给路费。

他严于律已,受得住贫穷,不为富贵所动。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为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

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

"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康熙二十三年,成龙病逝于任上。将军、都院察看他的遗物,“见床头敝笥中,惟绨袍一袭,靴带二事,瓦瓮中粗米数斛,盐豉数器而已。

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

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这正是《廉吏于成龙》一剧作为劝世之作的成功之所在。在今天建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的每一位干部都能从中得到有益的警示。

于成龙观后感【篇10】

按照县安排,7月12日,我们集体收看了新编晋剧《直隶巡抚于成龙》,非常具有文化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是一次社会正能量的充分释放,为广大党员干部上演了一场生动的廉政教育课。对于著名清官于成龙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借古鉴今,在他身上也发现很多值得我们现在学习的东西

首先是于成龙身上安贫乐道的精神,始终安于贫穷,不易信仰。人在潦倒时能安于贫困,往往是无奈之举,但在显达之时仍然能安于贫困,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天灾面前,普通官员能够做到薄赋恤民,已经很不容易了,然而于成龙却能够为百姓倾其私人所有,与百姓共存亡,可见其弃财物之轻,贵民生之重。

利者惑人,人所难拒,于成龙官至巡抚,来自各方的物欲应该是很多的,然其一直能做到不为所染,洁身自好,这不是一种暂时的压抑与克制,而是一种真正不为富贵所动的心境。由此可见,其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人的价值观并不是由积累了多少财富决定的,而是由多少人受益。为官忌贪,贪则枉,就会弯曲一颗公平、公正之心,做出伤天害理之事,最终将会为物欲所累,为贪心所毁。

其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这种人格魅力的形成,是缘于用人道天理修心的结果,修一颗公平、公正之心,修一颗知耻之心,修一颗悲天悯人的不忍之心。时下不少人都缺少这样一颗心,严刑峻法不能治本,关键还是让人们去修此一颗安贫乐道、公而无私之心,所以这种廉政剧目的时常播放就很的必要,让各级党员干部随时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涤去心头尘埃,恢复心灵纯洁。以后工作与人生路上,物欲难止,此心堪治。

其次,是其那种无畏的精神,特别是处在那个君子常失意,小人多得志的年代,悦上者荣,悦下者蹇,这往往是自恃聪明者的为官哲学。他们以媚上为忠,利已为先,为已之私,不惜残害百姓,甚至发国难财。于成龙却以悦民为忠,救民为先,若是一般的官员,遇此天灾,多会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更不会与张斌、费武杨等人发生冲突。

于成龙身上多的正是这种敢做敢为的气魄,面对天灾,他能够日夜奔走,救民水火,面对人祸,他敢于慷慨陈词,拒理力争。为公理正义能不避水火,九死无悔。明知前面有杀身之祸,也毅然打开官仓,拯救黎民,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他为官多年,巡任多地,一直保持这种操守,行的清白,走的端正。

政声人去后,几百年后,时过镜迁,其廉、其勇却永不过时,并且一直为人传唱,我们更要将这种精神继续传递,并发扬光大。我们乡镇干部又是与百姓接触最多的群体,民情民意了解最多的人,当以以民心为心,行公仆之责。清官难为,难的就是练就无欲无求的心境及舍身无畏的铮铮铁骨,为恶不惩,为善难扬,剧中于成龙疾恶如仇,就地怒斩歪毛,的确大快人心。

然而现在,恶的现象不是没有,但再也找不到大快人心的感觉了,工作中的执法难,却也造就了一批有恃无恐的抗法人员,他们往往倚老卖老、倚穷卖穷,致使社会产生一股见义不敢为,路见不平不敢吼的社会风气。不过,剧中的赵倩也让人相信,美德不是孤立的,一定有邻居。这就需要我们凝聚社会的正能量,用勇气、毫不退缩地战胜邪恶,恢复社会的良好风气。

于成龙观后感【篇11】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

根据市纪委通知要求,我院组织安排党员干部收看新编历史京剧《廉吏于成龙》,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写心得体会等形式深入学习。该剧歌颂了清朝康熙年间,一代清官于成龙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优良品格。国家一级演员尚长荣、关栋天等表演精湛感人,唱、念、做、打俱佳,台词、灯光、布景、舞美简洁到位,唤醒了人们心中对国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更引发了我们的深层思考。

此剧能如此打动人心,固然离不开京剧名角出神入化的精湛演技;也离不开编导以古鉴今,朴素清新的创作理念;对人物平民化的人性塑造,求真情,求朴实,简约明快的艺术呈现;更离不开一代廉吏于成龙为官处世,所作所为,大声疾呼“天地良心”所体现的人格魅力。于成龙以天下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因此,他为天下大事考虑,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

他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负责任,他越是站在最前沿。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

他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着想,不关心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于成龙之所以能如此诚实,是他严格自律的结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

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这正是《廉吏于成龙》一剧作为劝世之作的成功之所在。

在今天建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的每一位干部都能从中得到有益的警示。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有更高境界者提出“为官一时,英名一世”。但是,无论过去和现在,这在一些**身上仅仅是“说说而已”。

虽然时代不同了,“为官一任,危害一方”毕竟是极个别,但“造福谁?”“留何名?”却让不少为官者难以“选择”。

于成龙作出了回答,也是一面镜子。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抛妻别子,到远隔万里的荒凉之地去做县令,不贪富贵,不畏权势,不怕杀头,爱民如家人父子,为了解除百姓疾苦,自己甘愿吃苦受罪,官至两江总督,仍布衣素食,江南人民称他为“于青菜”,卒后居室中仅“故衣破靴,外无长物”。真可谓是一生清贫,两袖清风,“天下第一廉吏”之称,就是放在现在也当之无愧。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于成龙为镜,深刻反思。封建官吏可以时时处处关心人民的利益。为什么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想,于成龙“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问世”,其现实意义正在于此。

世上有一件珍贵的东西,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却能影响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命运。赢了,执政党就有优势和资本;输了,执政党就濒临危险。这就是民心。

古人云,“天下大势,常系民心。”老百姓何以喜欢于成龙这一廉吏形象,根本原因在于此。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

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个为官者,是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还是贪赃枉法、滥用职权;是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还是纸醉金迷、低级趣味……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关系政权的声誉和形象,关系民心的凝聚和背离。这不能不说是戏剧电影《廉吏于成龙》给人们重要的“观后感”。

戏剧电影《廉吏于成龙》并不仅仅是给干部**的。激荡的观念,需要洗涤心灵的天平;物欲,应该经常敲响警钟。在利益和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反腐败不仅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廉政文化的支撑。

这是为了营造一种清正廉洁、勤勉为民的时代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廉洁、和谐的价值观。公众是反腐倡廉力量的源泉,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近年来,借助影视等文化艺术平台,我们不仅加强了反腐力度,而且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

人的社会角色是多重的,也是不断转化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立场上坚持廉洁,我们的反腐就会有肥沃的土壤。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

这不能不说是电影《廉吏于成龙》所具有的公众“可观性”。 感谢编剧、导演和演员,把于成龙的形象搬上了影屏,把一个活生生的于成龙展现给了广大观众。面对转型期社会生活多元化、活跃的新形势,我国文艺事业不仅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肩负时代使命,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去诉诸感情、进行创新,靠先进的思想、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向更高境界迈进。《廉吏于成龙》凝聚了弘扬正气的精魂、蕴含着崇廉倡廉的心声,带给人思想沐浴和心灵洗礼。我们期待着为这部戏剧电影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

读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有感

在中国吏治史上,清官廉吏总是让人们世代传诵,并留下千古美名。

被康熙褒奖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就是为数不多的清官中一员。一个清朝的总督,一心为民,不怕权力,铺张浪费,不求名利,能深入群众,爱民。身为两江总督的于成龙死时是什么情形,身边无一亲人,“僚吏清点其遗物:

床头,仅靴、带和绨袍一领:堂后,碎银三两,钱二千,粟米五六斗,盐豆豉数钵。”两江总督是什么概念,那可是江苏、安徽、江西省的政、军一把手,难怪乎于成龙死后,士民万人聚哭,家家绘像祭拜。

于成龙获得了清康熙皇帝“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的最高褒奖。后人把他和包拯、海瑞、匡正一起称为中国古代十大清廉**。

于成龙的一生,是苦节自厉、甘守清贫的一生。他作为清王朝的一名从基层提拔上来的**,能够在20多年的官宦生涯中忠实地贯彻落实康熙的反贪倡廉政策,实属不易。他大器晚成,做官时已经44岁,家庭条件并不好,但在福建、直隶和江南等富庶之地做**时,竟能在**贿赂成风的官场固守节操,至死不变,非常人所能做到。

他清正廉洁,甘于淡泊;忠于职守,勤政为民;正直不屈。其事迹之感人,为历代传诵;其精神之广播,为官民楷模。他两袖清风地来来去去去,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尽的思想。

作为一名新**,我应该向成龙学习什么?

一、校长应有一颗浓浓的爱心

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在《离骚》中,就抒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真挚情感。书中写道:直隶地区久遇干旱,夏粮遭灾,于成龙身着便装,奔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打井取水,回到府衙,又减轻税赋,开仓放粮,无不具有安“黎民”、济“苍生”的情怀。

于成龙宁食谷壳,捐其所用食粮予百姓,其爱民之心矢志不移,确实值得称道。古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他们应该做得更好。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观察民情,为人民谋幸福,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当一名校长,应有一颗浓浓的爱心,爱社会,爱学校,爱自己的事业,爱与自己携手奋斗的每一位员工,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将严父般的教诲、慈母般的关爱和兄长般的呵护,有机地融在一起,不失时机地赏识、信任、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职员工,要用一颗炽热的爱心,激发全体教职员工奋发向上的情感和工作上的主人翁精神,从而让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校长的一个微笑、一句恭维、一个亲切的举动,不仅温暖了员工,也让自己开朗起来。

二、校长应有戒奢崇俭的诚心

大凡为官者,皆应志存高远,崇尚俭朴,心忧国家,尽心竭力献满腹韬略于富民强国伟业之中。于成龙就是这样,“日食粗米,青菜”,“行则筒从,布衣”为世人所称颂。戒奢崇俭,守住清白,像于成龙那样,靠自己的良心去想问题、作决策,靠自己的人格去长正气、树形象。

我是一位刚提任的校长,面对职务升迁和岗位的变动,我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新岗位有哪些职责要求?二是新岗位有哪些纪律要求?

简而言之,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成长的转折点上,时刻做到自我警示、自我警惕、自我警觉、自我警醒,做到严于律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舟山小学的光荣传统。

我时时告诫自己:不仅要努力干好工作,更重要的是把咱们学校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努力从思想上防微杜渐,不留缝隙与空间,防止腐败和享乐思想的危害与侵袭,决不能损公肥私,决不能徇私舞弊,决不能滥用职权谋求私利。

三、校长应有执法必严的公心

“非威不立,非势不行。”《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中,有一位自恃皇帝亲外孙的喀礼,目空一切,肆杀朝廷命官,被绑后,竟对于成龙狂叫道:“放了我,保你没事。

”面对如此狂妄之徒,于成龙凭着一颗为民伸张正义的公心,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严”,可能有时不近人情,可能要得罪人,但住深处想,远处看,这样做真正是对同志负责,对领导班子集体负责,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从严治政,就是从领导干部和机关做起。

“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干部正己了,才能有效带动各级干部正己。学校也是如此。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学校作为最基本的教育主体担负着教育发展的重任,学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方略。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确立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把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体制。

四、校长应有刚正不阿的真心

在书中,直隶布政使借皇帝威名截留政策,巧立名目,加收税赋,受到于成龙的坚决抵制。他始终实事求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浮云遮住眼。淡泊明志,洁身自重,谨言慎行,居官不自傲,掌权不凌人,可谓守正不阿。

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是师生的榜样。校长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学校的水平,学校的形象。作为一名校长,更应该学***龙,严以律己做人,公正严明处事,处处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同时,还要大力倡导良好的校风,特别是选拔任用学校干部,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事,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和导向。

于成龙观后感【篇12】

《一代廉吏于成龙》既是一部反腐电视剧,也是一部古为今用的好教材。于成龙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

他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着想,不关心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精神,印证了“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今天,在建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的每一位干部都能从中得到有益的警示。律己廉为首,治国法为先。

面对党纪国法,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敬畏,不要冒险。只有警报响了,警笛才不会响。特别要明白,作为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守纪律、守法。

世上有一件珍贵的东西,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却能影响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命运。赢了,执政党就有优势和资本;输了,执政党就濒临危险。这就是民心。

古人云,“天下大势,常系民心。”老百姓何以喜欢于成龙这一廉吏形象,根本原因在于此。

总之,不管是谁、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想民之所想,及民之所及,严格执法,严于自律,才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 热门游戏资讯
  • 最新游戏资讯
  • 热门新闻资讯
  • 最新新闻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下载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