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9下载站:值得大家信赖的游戏下载站!

所在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2024杨善洲电影观后感(范例7篇)

2024杨善洲电影观后感(范例7篇)

发布时间:2024-01-09 09:27:01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这篇文章“杨善洲电影观后感”非常值得阅读,1569下载站编辑强烈建议您不要错过。您真的能够写出一篇观后感吗?好的作品往往能够深入人心。为了回味这部作品,我们可以将观影后的感受和心得写成观后感,与朋友们分享这个习惯非常不错,快来分享这一信息吧!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篇1)

雪松的精神

12月12日晚上,作为预备党员的我们观看了电影《杨善州》,

带着尊敬的心情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明白了许多,使我想到了大山上耐寒、耐干旱,再差的环境也能适应的雪松。

杨善洲老爷爷原来是云南省保山市地委书记,他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退休后,他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在大亮山扎根20多年,逐步建成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

2009年4月,他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国家。

我了解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老一辈革命先烈许世友、焦裕禄、雷锋等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荣人民。在影片开始时,杨善洲老爷爷说了一句话: “有些干部只是吃群众的饭,不给群众办实事,那不是白吃群众的饭吗?

”在云南缺水的时候,他带领着群众和干旱作斗争,在我眼中他很勇敢,和天斗、和地斗、 和那人见人怕的灾难斗,然而,他们奋斗的行为感动了上天,旱灾严重时,夜里下了一场及时雨,他告诉大家说:“群众们啊,这一次是老天救了咱们!以后咱们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自己的龙王。

”经过努力,他们不但战胜了灾难,而且创造了粮食丰收。它需要多么强大的力量!救灾期间,杨善洲为了给群众腾出宝贵的救灾资金,停止了政府办公楼项目的建设。

在我眼里,他比雷锋还伟大。退休后,杨善洲在施甸大亮山努力工作,自愿植树造林,把一座荒山改造成绿树成荫的青山。一干就是22年,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和耐力啊!

在山上,他的女儿来找他,想让他找个关系安排一份好工作,但他拒绝了。经过自己的努力,她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就是他的大公无私、指导儿女靠自己奋斗的人格魅力。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我学过的一首赞美雪松的诗句,观看过杨善洲老爷爷的感人事迹,我认为他就是那挺拔的青松,坚强勇敢,无私奉献。

我要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地学习文化知识,将来向杨善洲爷爷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篇2)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以来,全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我们应当沉下身子效仿杨善洲同志,将本单位的 “树”种好,并以此形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全国上下将会涌现出更多的杨善洲,那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就达到了预期目的。学习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感动。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的精神,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走在前列,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我不能说自己了解善洲老人,也不敢说自己真正学到了善洲精神,老书记几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曾经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不计得失,不图名利,他“忠以报国、诚以修身、勤以自强、俭以养德、信以立业”的优秀品质深深的感动和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善洲精神是老书记用一生的心血铸就而成的,我们应该用一生去领悟、去践行,并代代相传。以他为例,从现在起,从小事做起,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商洲精神,弘扬商洲精神。在群众路线的事践中,我要大力弘扬商洲精神,践行商洲精神,兢兢业业,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老书记杨善洲,用他光辉的人生像灯塔一样照亮了我们年轻一代的道路。他忠于党的政治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值得我们钦佩,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篇3)

杨善洲(1927.01-2010.10),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施甸人,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奖得主。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原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去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杨善洲同志在林场

[8]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他清正廉洁,勤勉无私,为人民奉献,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他继续实践“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荣膺“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纪念活动

杨善洲同志在林场

在他的名字又一次传遍云岭、感动神州的时候,他却走了。

杨善洲走了,大亮山不会忘记,和他并肩奋斗过的战友们不会忘记,当地的人民群众不会忘记,他用大山般坚定的信念、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在人生画卷和云岭大地上书写的精彩。

层层叠加的年轮,是树木对他深刻的记忆

记得今年7月我采访他时,杨善洲拄着拐杖走进林场。那天,精神状态很好的他像踏入游乐园的孩子一样兴奋,一会儿拍拍路边华山松的树干,一会儿抚摸一下正在生长的小树苗,一会儿和我们讲发生在他和树之间的有趣故事。见到林场的老职工、老朋友,他像见到阔别已久的亲人,拉着他们的手,有聊不完的话题。

今年9月,我们又一次来到了大亮山。与上次不同,这次他没有一起来。当时,他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紧握着他的手,看着他充满叮嘱意味的眼神,我们能感受到,他依然牵挂着大亮山上他用生命余晖涂染出的这抹绿色。

杨善洲同志在林场

在他在油毡棚里住了9年之前,我们再次看到了20年前他从当地委员会宿舍移植来的盆栽雪松。4棵雪松如今已经有七八米高,显得格外挺拔坚强。

这是杨善洲最爱的树种。他在当地党委院前、姚关清平洞和油毡棚子前种了雪松。上次我们到大亮山的时候,他在雪松树下告诉我们,死后要把骨灰撒在雪松树下。

他的故事,像他栽的树一样多。我们记录和展现的,只是屈指可数的几株。但我们知道,大亮山上的每一棵树都见证了他为绿色染料大亮山所做的辛勤劳动,记录了他一生的故事。

那藏在心里的层层叠加的年轮,都是它们积攒下来的对杨善洲的深刻记忆。

声声由衷的称赞,是战友对他深情的解读

比起杨善洲最初创业的情形,大亮山林场现在工作条件已有了很大改观,但依然很艰苦,除了要守住清贫寂寞,还得忍受高海拔和潮湿环境的考验。但这些年来,大亮山林场的职工队伍一直比较稳定。在现有的30多名员工中,工作年限最短的是10年以上。“如果不是受老书记影响,大家很难在这么艰苦的地方坚守这么长时间,老书记的精神足足影响了三代林业人。

” 大亮山林场场长董继军说。

杨善洲同志在林场

站在大亮山上,聆听着风林合奏出的优美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杨善洲带着“战友”们在大亮山上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火热场面。

默默伫立的丰碑,是群众对他深切的缅怀

听说杨善洲生病住院,保山市一位姓张的老板从外地赶到医院探望。

张老板和杨善洲素不相识却慕名已久。10多岁的时候,他就从大人们口中听说了这个“大官”经常和老百姓一起下地干活、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的故事。后来,又听说了这个“大官”退休后不享清福却上荒山去办林场种树,20年后当林场效益显现时又无偿移交给了**……对杨善洲愈发仰慕的同时他亦愈发困惑:

人这一生辛辛苦苦打拼到底是为了什么?他要向杨善洲寻找答案。

重病的杨善洲不能正常说话,但张老板说,看到杨善洲,他突然意识到答案:人不能只为钱而活,虽然是商人,但也应该像老书记一样,为社会多做点事。

杨善洲住院后,每天都有许多当地人和陌生人来医院看病。中秋节那天,四五十个农民自发来到医院,带着土特产和月饼来看望杨善洲,并祝他早日**。潞江坝一位姓线的八旬老人,不顾年老体弱,急忙跑了几十公里到医院看望杨善洲。

老人紧紧拉住他的手,未语泪先流,许久才说出一句话:你是个大好人。

在大亮山深处,当地干部群众为杨善洲树立了功德丰碑。站在功德碑前,耳边仿佛传来了那些称赞杨善洲的顺口溜:“施甸有个杨善洲,清正廉洁心不贪。

盖了新房住不起,还说破窝能避寒。”“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

云南大亮山林场更名为“善洲林场”

经云南省保山市委、市**批准同意,施甸县大亮山林场近日正式更名为“善洲林场”。

大亮山林场位于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酒房乡和城乡结合部老城区,距县城45公里。1986年,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退下来后,主动放弃到省城安度晚年的优越条件,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达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

2009年4月,杨善洲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权无偿移交国家。如今,林场已成为姚关、酒房、老城等周边地区的重要水源地。

为更好地弘扬杨善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缅怀杨善洲的感人事迹,11月9日,施甸县将大亮山林场更名为“善洲林场”,并举行大亮山林场更名暨杨善洲纪念碑、塑像奠基仪式。[9]

杨善洲:家国情怀难两全这一生他最愧对妻子[11]坚强、辛苦、悲凉,这3个形容词是杨善洲的3个女儿对母亲的评价。杨善洲也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说过,在他的一生中,他最惭愧的人是他的妻子。

与杨善洲结婚60年后,张玉珍大部分时间都很孤独。她埋怨过,在每一次无助时,她多希望丈夫能在身边给她一个肩膀,可是一次次失望让她习惯了一个人坚强;她也甜蜜过,那个在城里当大官的男人一回家就抢着干最重最累的活,让她多休息休息。现在她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孤独,10月10日这个象征十全十美的好日子却是她的灾难,这一天,那个她怨过、爱过的人离开了,如今只要有人提起“杨善洲”这3个字,她的泪水如心里的思念泛滥成灾。

把我的骨灰与你合葬

杨善洲曾想过如果有一天他去了,一定要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凝聚了他20多年心血的林场上,但一向孝顺的大女儿听到这个决定后,眼泪止不住掉下来:“爹,火化我同意,但化成骨灰我要捧回来一捧,我妈活着孤苦伶仃一辈子,等到你去了还要孤苦伶仃?无论如何我也要把你的骨灰捧回来一点。

”看着哽咽的大女儿,有那么一刻,杨善洲觉得自己太自私了,他只想着20多年的林场,怎么就忘记了默默陪伴他60年的妻子呢。 杨善洲闭上了眼,过往的岁月一幕幕出现在他的眼前。大女儿3岁时发高烧。她的妻子和母亲在大雨中爬上了山路。三个人一起从悬崖上摔下来。他当时不在那里。

后来妻子对他说起这事时,淡淡地说了句,“那时你要是在就好了。”他想起比他小的妻子看起来比他老时,杨善洲心里阵阵难受,他甚至没有陪她好好逛过一次街,他的3个孩子出生时他都不在,“作为一个丈夫,我给了她什么?”杨善洲低喃道。

想到这里,他改变主意,决定和妻子一起把骨灰埋在家乡。在世界的那一边,他将和妻子永远相守。

在医院那幸福的29天

1996年,张玉珍因胆结石住院。当时正是植树的关键季节。杨善洲让林场司机送妻子去医院。他选择留下来种树。没人知道他很担心。他一边种树,一边想他的妻子会不会病得很重。当林场的驾驶员回来后,他赶紧去问情况,知道是胆结石后,心里松了一口气,大干3天活。

在妻子住院的第3天,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医院,看着妻子憔悴的面容,杨善洲喉头有些发哽,他带着心疼和内疚,一直照顾妻子到出院。 2005年张玉珍因肺气肿住院13天,杨善洲在妻子身边守足了13天。他每天一早都会买好早点带给妻子,并端到病床前。

他会在妻子睡着后,给她掖掖被角,也会在妻子起身时,在她身后垫个枕头。这13天他总是一守就是一天,女儿们劝他也没用,每次都是到很晚才回去,“多休息休息,很快就能出院了,要什么跟我讲。”这是13天里他对妻子说得最多的话。

这两次生病,张玉珍吃了苦,受了罪,然而她却很快乐,至今她习惯给别人讲丈夫照顾她的事情,她有过幸福的29天。那个一向心里装着公家的丈夫在她痛苦时,一直守在她身边,给她最温柔的照顾。

事迹:●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奖金20万。一向不要公家钱的杨善洲决定接受这笔奖金,经过反复思考,他把这笔钱分成了四份:10万元捐给保山一中,用于救助贫困学生;3万元捐给林场建一个护林哨所;3万元捐给当地**给老年人建一个洗澡池;剩下的4万元留给跟自己吃了一辈子苦的妻子。

●杨善洲是出了名的孝子,母亲爱吃糖果,杨善洲便经常买来自己带回去或托人捎给母亲。1990年母亲去世前,杨善洲回家过年时发现母亲走路摇摇晃晃,于是叫了医生,并亲自在母亲的屋内搭了一张临时小床,整夜守在母亲身边,陪母亲说话,给母亲端药递水,直到9天后,母亲离开人世。

学习杨善洲

重要的是坚守一辈子—— 一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人民**评论员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是崇高的事业。在这样的事业中坚守一生,无论身居什么岗位,都会成就伟大;无论历程怎样艰辛,终将书写传奇。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篇4)

曾经在戏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看了曾经是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事迹,使人有“当官不为民谋利,不如直接去经商”的感叹,能这样的**,反而还显得“堂堂正正”。

在大多数人为生存忙于生计,为**忙于奔走,为就业到处碰壁,为安居忙于房贷的时候,杨善洲的事迹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反差。现今一些为官者,忙于权钱交易,大有不为现金是愚痴的感慨,并且求官、求财、求名,求色无一不想为之。不知进退,不知当为不当为,更不知社会资源有限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当社会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势必形成大多数人的生存压力。现金为王,利滚利,钱滚钱,有钱的人富得流油,各色高级轿车驰骋在大都市的道路上,不断张显其飞扬跋扈的显贵品质。与此同时,忙碌的人们,穷人和病人,拥挤的公共汽车和骑自行车,也在各种道路上挣扎生存。

这就是一个民族。假如没有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也就无飞黄腾达者,然而,腾达的人总是忘了平凡者。没有平凡的基石,怎么会有长久的飞黄?

杨善洲是明白人,身有余力,甘于“绿大地”。护得一方水土,也养了一方人。死有何叹!

比起那些只知聚财,拥财,费财,搜财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进退,知道为官要有名节要自爱的道理。不要自大,不要以权谋私,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展望长远!

而不是像某些干部,好大喜功,以权谋私,拉帮结派,打击良善,不断为自己做出“绝后”的行为来。

这样的时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

时代需要的是成为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拥有一个民族的骄傲和未来。而不是见利一哄而起,无利一哄而散,为利争斗不休……

**了电影《杨善洲》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保山地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肃然起敬。影片中,华中地区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以他永不退休、坚持每年一天等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令人钦佩。这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力量,也是杨善洲高尚人格的体现。

他的行为折射出夺目的光辉,足以使人感动,催人奋进。他的思想境界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

“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退休后,他扎根光明的大山,努力创业。强制植树造林使荒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经济林场,不仅惠及国家,也惠及当地人民。影片中,引水渠的水闸边两县长为抗旱放水灌溉之事发生争执,老书记的巧妙调解,在生气的女儿身后拎着包紧紧追赶的背影;面对退休后组织上的优厚安排,老书记委婉的拒绝;阔步走进荒山,那种让大亮山不改容貌誓不罢休的坚毅目光,推开病房窗户人群中一名长者捧着一碗甘甜的泉水,作为珍贵的礼物送到老书记的面前……这些情景是人民群众对党员的满意再现,我们对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怎样做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影片《杨善洲》不但受到了教育,更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向杨善洲学习,立足本职,从我做起,脚踏实地,勤勉敬业。把党的事业,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微薄力量。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篇5)

近日,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再次观看了《焦裕禄》、《杨善洲》等几部影片,思想上再次受到教育,心灵上再次受到撞击,灵魂上再次受到洗涤。

焦裕禄同志1962年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河南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病逝世,年仅42岁。在兰考工作短短的470天中,他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力拼搏,自强不息,大力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亲自种植泡桐树,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简便、易行、实用而又符合规律的治理“三害”方法;他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带领干部访贫问苦,送救济粮款;他抱着病痛的折磨,常年奔波在农舍、田地,置身于群众之中,当风沙、洪水来临时,他带头到现场查风口、探流沙,观看洪水流势及变化。依靠一辆自行车,他走访了149个生产队中的120多个。

焦裕禄同志热爱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改变兰考贫困状况作出了巨大努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

1951年,杨善洲同志参加革命工作,先后担任各区县主要领导,担任保山地委书记近20年。多年来,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退休后,他放弃了进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他在施甸县大亮山扎根,办了20年林场,种了7万亩树,把荒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建成18公里林路和4公里以上输电线路,为大亮山附近村庄农民提供电力通道。

焦裕禄和杨善洲的共同特点是时终牢记为人民服务、贴近人民、热爱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公信力强、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宗旨。他们是好公务员,是干部的好榜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员干部、一名人民警察,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指导自己的行动。

一是坚定信念,为民服务。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没有理想信念,就会迷失方向。

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服务,多做贡献。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紧紧依靠群众,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深入扎根群众,大力改进工作作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关心群众,多为群众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学习,是干部健康成长的根本需要。我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一种常态,一种习惯甚至一种精神追求,始终保持对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的激情,自觉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紧迫感和责任感,从工作需要的被动型学习,提升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的主动型学习。

努力提高工作标准和目标追求,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发自内心地多学习,多思考,少一些浮躁和肤浅,把学习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持之以恒,一以贯之。

三是勤政廉政,扎实工作。学习焦裕禄、杨善洲精神,要自重、自省、自律,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淡泊名利,不求名利,不张扬,勤勉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中尤其要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面对每一件大小事情,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坚持认真再认真,细致再细致的原则。

每一句话、每一个电话、每一件小事都要真实、务实。同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事事做到想在先、跑在前、服务跟得上。

焦裕禄同志和杨善洲同志的事迹,给共产党员以新的感受、新的鼓舞、新的鼓舞,让他们重新认真思考人生的真谛。人们应该怎样生活?尤其是共产党员,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应该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民公仆?今后,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依靠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让我们弘扬焦裕禄和杨善洲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进取。

记住,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无私奉献的党员!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篇6)

3、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公务员,首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公务员的感情。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他光明磊落。他的内心充满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但他没有自我,就像一滴水一般,却折射出光芒。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公仆,在工作中认认真真的为老干部服好务。

四。学习杨善洲同志生生不息、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

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杰出成就的赞扬和关心,省委曾要求他到昆明居住,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杨善洲用他的一生,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

向杨善洲学习,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践行党的宗旨,党的生命力必将更加旺盛。

向杨善洲学习,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在信念的坚守中收获更加辉煌的人生。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篇7)

昨日看了电影《杨善洲》,剧中的情景一直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看电影时,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本身拍得有多么好,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撼。

电影用写实平述的手法,从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一职入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担任当地党委书记时,经常拿着棍子和一个黑色的小包走在田里。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

村长这才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导,急忙上前问好。杨善洲问他:这“双龙出海”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

村长答:一定能。杨善洲搓搓手上的泥巴,高兴地上坎挥手离去了。

有一次,保山遭遇严重干旱,人民群众面临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打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

他坚决召集现场地委委员召开临时会议,并举手表决,将办公楼建设资金转为钻经费用,使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当一个人处于高位时,他会面对许多诱惑,作出许多艰难的选择。杨善洲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毫不犹豫,毫不自私。他从不喊什么慷慨激昂的口号,却留下一个令人敬仰的榜样让我们追随。

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

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

“电影好看不?”大伙笑答:“好看!

”他又说:“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

”有人问道:“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

“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

5万多亩的森林里,每棵树都浸透了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仿佛看着自己的孩子,脸上带着爱的神情。这一刻,我想起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同样的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同样朴实而高尚的人格,但一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现实中存在的。

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束手无策”。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细节。他到山上种树时发现,山小学的代课老师很多年都没有成为专职教师,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孩子们也没法上学。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的编制问题,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

他的二女儿,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调动手续,从来不求父亲的她哭着请求他帮忙:“您就打一次电话吧”。杨善洲讷讷地坐在小板凳上:

“这是私事呀,这可咋办呢。”最终,女儿掩面而去。只要杨善洲张口,我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毕竟女儿是有真才实学的,毕竟“虎老余威”在。

可此时的他却没有平时那样智计百出,急得直说“咋办呢,咋办呢。”他的脑海中未曾想过动用关系办私事,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

电影的结尾以去年西南大旱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辆排成了长队,此时的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来医院看望的人站满的一坪,一位老人从山上挑来干净的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你没有白

吃国家公粮!”

杨善洲走了。他留下了一个价值3亿多元、5.6万多亩的林场。他留下了一种奉献和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虽然他很瘦,但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高个子。他用他伟大的一生写出了一个伟大的人物。

  • 热门游戏资讯
  • 最新游戏资讯
  • 热门新闻资讯
  • 最新新闻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下载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