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9下载站:值得大家信赖的游戏下载站!

所在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10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10篇

发布时间:2024-01-10 11:44:35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

讲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讲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学生反应的积极程度可以反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有没有好的讲案课件可供借鉴呢?1569下载站的编辑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内容梳理,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不要吝啬分享给您的朋友们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话叫《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丑小鸭,只要小朋友们把这些题做对了,这些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屏幕上出现2只天鹅向湖里飞走的画面。问:湖里的这些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又飞走了2只天鹅)

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并列出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4+3-2。

引导学生读一读算式,再对照画面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最后通过对比连加、连减的算式的不同引出课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试着计算4+3-2的得数,计算后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WwW.Xz1569.COm

配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小步骤,以突出计算的顺序和第二步计算减法时的被减数。

在注意观察 ;湖里的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这道算式谁会计算呢?(指名说说得数和计算顺序师板书得数和小步骤)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向右依次算。

1、根据算式7+2-5编个故事。

2、指导丛书第35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一、学生分析

刚进校的一年级小朋友绝大多数接受了良好的学前教育,10以内数甚至更大的数对小朋友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还不是很清晰。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在学前还不同程度地学会了1~10各数的书写方法,具备了较好的知识经验,为新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文具一课是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第五课时。如何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借助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文具用品这一情境,通过找朋友的活动,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初步体会到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体会到数与实物的对应思想。在此基础上,教材再通过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文具、写一写、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6~10各数的书写方法,逐步让学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掌握数数的方法,建立数感。教学中要注意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充分运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1、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

(3)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读数、数数。

难点:正确写数。

三、教学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动画课件和数字卡片等来指导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老师刚刚得到一个消息,淘气家新开了一家店,淘气想邀请大家一起去看一看(课件),这就是他家商店所要出售的商品,大家能给这些商品取个名字吗?文具(板书课题)。

它们都叫做文具,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个商店都卖哪些文具?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10页,数学书上出现了我们的数字朋友6,7,8,9,10。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连一连?(学生做一做)

老师在屏幕上也请出了数字朋友,谁愿意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呢?哪一种文具的数量是6?7?8?9?10?(回答时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大家数的非常的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并练习,然后在全班交流中学会数数,并了解到数数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办法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学习与借鉴中,学生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及时地评价、修正自己的思维方法。)

2、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文具。并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数的?在刚才的活动中,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很有次序地在数自己的文具,动作也很快,老师课后会奖励每人一颗优章。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把观察与操作、思维与语言、具体事物与数学符号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就在自己的身边。)

3、那么小朋友们再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用6~10这些数字来表示呢?或者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数呢?想一想、找一找。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实际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展开想像和思维的翅膀,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理解数的意义,培养数感,进而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探索新知

1、我们已经认识了610这些数字朋友,你们会写这些数字吗?打开书第10页认真观察,看一看这些数都是怎样起笔,怎样落笔的?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学生独立练习写数字,师巡视指导书写,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2、谁来说一说在写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或者你想提醒其他同学在写哪个数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数字书写的规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在学前班的时候初步学写了这些数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了写字教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碰到困难、提出问题、合力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习惯。)

三、智慧乐园

1、做数学书11页1和2,(学生先说一说题意,再解答。)

2、做游戏

(1)找朋友:出示一些物品,请小朋友快速的数出他们的数量,看谁的反映最快!

(2)排排队:把小动物按照数字的顺序排列。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将学习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学生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良好。这一环节通过师生共同开展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学知识,感受到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同时体会基数与序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3)我会数:1~10的数你会数吗?

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倒着数?(火箭发射视频)现在老师也想倒数这十个数,要求每位同学在我数完前,把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然后坐好姿势。准备好了吗?开始。。。。。。

四、课堂总结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活动。分类是把研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按照某一标准,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凡分在不同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分类和比较是相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进比较。所以,教材在比一比之后及时安排分一分的教学。分类也是认识事物、现象本质特征的思维方法,没有分类就没有整体与部分,就没有加减乘除;没有分类就无法研究几何形体,也无法进行统计。

本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特点,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1.例题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分类的思想。

例题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其中的许多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并思考这样摆放的好处,从中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和怎样分类。尽管教学中不出现分类这个词语,也能实现这种数学思想的教学目的。

例题的教学要通过你能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首先看到图中把玩具、书、食品分别放在三个柜上。而且在玩具中,把两种车放在最上面一层,盒装的其他玩具放在另两层;在书中,童话、数学书、英语书是分开放的;饼干、油、面粉三种食品也是各摆一层。然后体会为什么这样摆放,对相同的物品摆在一起,不同的物品分开摆放有什么好处的交流,要充分一点。

2.想想做做是有层次地安排的。

想想做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从分类的标准惟一或多样、分成两类或三类两个方面有层次地安排。前两道题的分类标准都是惟一的,让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体会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惟一的。第1题的标准是题目中明确告诉学生的在水中生活,教学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准确理解能在水中生活的意思。狗虽然会游水,但不在水中生活;青蛙虽然经常在岸上,它能在水中生活。二是如果有学生不认识的动物,应该告诉他们。三是圈出有关的动物并校对后,还要让学生说说11个动物分成几部分,是按什么分的;其中一部分动物怎样,另一部分怎样,从而体会分类。第2题分一分的标准是通过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加以提示的。先让学生逐一说说名称和用途,各在哪里行驶,然后思考应该按什么分,分几部分,哪几部分。在分的时候,可以画不同的记号。如陆地上行驶的车辆下面都画,水上行驶的船只下面画○,天空飞行的飞机下面画△。第3题学生可以按形状或者颜色把树叶分成三类,体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第4题的分类标准是开放的,让学生确定,进一步体会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多样的。可以按性别分,可以按衣服颜色分,还可以按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分第5题引导学生以分类的思想整理书包和房间,既培养良好的习惯,又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堆堆搭搭、推推滚滚,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搭搭数数,展开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玩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神奇口袋和面具、分组给学生准备不同的几何形体和滑板)

学生(几何形体实物或模型)

教学重、难点: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一个神奇的袋子]我们马上要用它来做一个游戏,游戏叫哪吒摸宝,谁愿意当聪明的哪吒?老师还有一个要求,靠近这个袋子就要闭上眼睛。

(摸到了什么?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不错是挺聪明的,再摸一个。这位小哪吒行吗?)

(下面的小朋友有些着急了,我们再选一位小哪吒,这次的游戏要求不一样了,除了要闭上眼睛,还要实现大家的愿望,让我先来,好吗?我想请你帮我摸出一个长方体,轮到你们有什么愿望赶快向他提出来,这位小哪吒合格吗?

2、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身边的每一样物体都有它自己的形状,今天我们就和它们交朋友,进行一个有趣的拼搭(板书上:有趣的拼搭)

二、新授

1、滚一滚

(师做动作)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滑板车下面的轮子是球状的呢?(生:球会滚)师:其他物体不会滚吗?那我们动手把小袋中的几样物体分别拿出来滚一滚。

师:我们把这样的物体放在一起,一块滚,请三位小朋友和老师合作一下,你们每小组4人,也这样滚一滚,发现什么?球滚得最快,哦,我知道了,原来滑板车上的轮子是球状,因为球滚得快而且不费劲,谢谢!

师:那你们有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事情,能说一些给大家听听吗?(真细心,真聪明)

2、堆一堆

过渡:可见球的用处很大,而且可以看得出来,小朋友们很喜欢球,现在老师为你们准备几个小袋,里面分别装了请每一小组来选一个袋子。

刚才小朋友都抢着拿球,可是我们这次不是滚一滚了,是堆一堆,用你们拿的这个物体堆得越高越好。

师:拿球的小组站起来,堆得怎么样?滚一滚,比谁滚得快我们要选球,堆一堆就不能选球了。不要恢心,一起来看看其他小组:

⑴大的正方体和小正方体比(大正方体比小正方体好堆,因为大所以堆得高)

⑵长方体

⑶圆柱(他们是竖着堆的,有横着堆的吗?(木材厂的木头就是这样堆的)

3、数一数

老师也堆了一些,看看我是用什么物体堆的?用了几个?这个堆得怎么样?知道我用也哪些物体吗?数一数分别用了几个。看看老师搭的这个图形像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搭一搭?先讨论搭什么,然后才能动手。

师放音乐

师问:你们组搭了什么?用到了哪些物体?

三、小结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美的事物,课后小朋友们可以动动脑筋搭出更多更美的东西。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4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试一试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想想做做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再计算。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练习,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了5以内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评: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导入新课,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

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评:新课部分设计了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让学生在交流中分发挥想像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

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接力赛游戏。从第一组开始每组派一名代表,前面一组同学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后一组同学马上解答。看哪组小朋友对今天学的知识掌握得好,合作得好。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小猫钓鱼:教师把每张卡片上算式得数贴在黑板上(鱼),下面小朋友手持卡片上的算式当钓竿,到黑板上找得数。看哪个小朋友能钓中,钓中了的小朋友,这条鱼就属于他。

(游戏在欢快的乐曲中进行)

5拓展练习:□-□=1,□-□=2。

[评:练习部分设计了学生动手摆一摆、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有动手、动口和人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形式和内容上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创造性使用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评:让学生自己说出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总评]

这节课的特点是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练习的设计有趣味,体现了开放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正确读、写20以内数(规范工整),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能从任意一个数进行正确数数 (正数、倒数、2个2 个数、5个5个数等);

明确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直观体会“十进数”的特点,两位数的组成,知道十位、个位的名称和各自表示的含义(几个十 几个一);

能比较数(式)的大小,并用>、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能说出列式的运算依据或算式的实际意义;

能看图意正确写式,(一图一式、二式、四式 含“ ”

“?”、以及三个数的加减等); 能选择三个数写出四个加减算式;

能解决简单的用图画呈现实际问题(求总数、求剩余、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能观察和填写简单的数或图形个数排列规律。

会正确比较多少、长短、高矮;能正确辨认时针和分针(长短 粗细 方向与快慢);会认读整时、半时的钟面,能连线和判断,会画整时、半时的钟面;能判断过1个小时,和1个小时前的整时、半时。

知道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大致时间规律(整时)如:上学 上课 放学 吃午饭 某个定点活动 睡觉等

能以自已为观察标准,确定物体或数据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和顺序(左数右数 有几个与第几数);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会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数出这些图形的个数并能按标准分类

复习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学校有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体验,初步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方法,数学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方面年级90%以上的学生掌握较好;技能方面年级80%以上学生达到一年级现阶段应有水平,如口算1分钟完成8题;听讲常规、行为习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各班存在的少数学困生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需要针对每个人的实际问题分析,查缺补漏,对症下药。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数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用具:

正方形纸、长方形纸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为别人分过东西吗?你是怎样分的?(板书:分一分)

现在,我们来帮助鼠妈妈、淘气、笑笑分东西,要分得公平合理。

1、出示情境图。(课件)

(1)鼠妈妈分饼:鼠妈妈做了4张饼,整分给两只小老鼠,要这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一样多,应该怎么分呢?你来帮帮她好吗?

生汇报,师板书:42=2(张)师指出:当我们分东西分得一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叫平均分。如果一只鼠分1张饼,另一只鼠分3张饼,是平均分吗?

(2)淘气、笑笑分苹果。

a、(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看淘气、笑笑在分两个大苹果,他俩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22=1个)

b、(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现在少了一个苹果,现在淘气、笑笑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12=)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表示这一半的苹果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

指名汇报,上前展示自己表示一半的不同方法。

3、引入。

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表示这一半的数,我们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生看完后,师指出:一半可以用表示,并说明所表示的意义。

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学生举身边的事例来说明。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几分之一。

(1)涂一涂,感受。

(课本53页下)提示:涂之前要先找出什么?生试着涂,师巡视指导。

(2)折一折,加深理解的含义。

生汇报不同的方法,师相应点拨。

2、认识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他平均分成4份,然后按54页的要求去做,看看你又认识了哪些分数。

生边涂色边做书上的填空题,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3、加深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课件出示)

(1)把一块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面包的三分之一,写作。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

(3)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它的()。

4、分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叫什么名字?快到书上找一找。

学生看书后,指名汇报,板书的各部分名称,并指导读。

你还能举例说出几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吗?

5、师小结。

三、知识运用

1、(书上54页下方)

(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2)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分数。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55页第1题)。

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55页第2题)。

4、判断:(55页第3题)全班讨论订正。

5、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55页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请同学们做个细心人,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分数。

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42=222=1

12=(一半)

分数:,,,,

3分子

分数线

4分母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8)

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11减几》教案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84页例题1、例题2,第85页例题3;学习11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提示:

在操作学具中、画图中理解算法。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巳有的知识主动探索、理解11减几的算理,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1减几的习题。

2.在探究11减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理解11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磁性数字卡片等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口算卡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开门见山谈话法、谈话刺激法、复习巩固法等。

开门见山谈话法

师:同学们,今天起我们来学习第5单元的知识,有信心学好吗?

谈话刺激法导入

师:今天小聪聪同学碰到一个问题不会,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出示例题1的情境图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最简单易懂的方法迅速进入课题。不磨叽、无废话的导入就是好导入法。

复习巩固法

师:今天小聪聪的弟弟调皮,把几道算式的一部分用纸片遮住了。弟弟对小聪聪说:你要是知道我遮住的是什么,我就不调皮乖乖的。小聪聪一看,很快就说出了遮住的数字。师用课件出示题目。

9+□=118+□=11

6+□=115+□=11

师:小聪聪可以,你们可以吗?

指名回答,并根据实际情况评议。

【设计意图】虽然是复习巩固法,但是在这里加了一层壳,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壳,显得很生动活泼。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接着上面谈话刺激法继续教学

1.教学例题1。

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评议。

预设

生:小女孩有11支铅笔,小男孩拿起2支。

师:要知道还剩多少支铅笔,应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出算式:11-2。

师:这种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减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在计算时遇到了哪些新的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11-2中个位上的1减2不够减。

师:这种算式怎么算呢?我们怎么算呢?

以前我们用小棒代替来摆一摆,这个算式,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

学生独立动手动脑思考算法。教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师:谁愿意分享自己的算法?

指名回答。师生评议。如果有不同的算法,应该鼓励、表扬。

预设

①连减法。

②倒着数两个数。

③拆11为10和1,先用10去减。

④画图观察法。

⑤因为9+2=11,所以11-2=9。

师:孩子们真是让人佩服,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1-2的方法。

⑥师:刚才xxx同学说的拆11为10和1,先用10去减。

是这样的。教师操作示范,学生观看。

打开一捆小棒,就是变一个十位10个1.个位上1减2不够减,把1个十变成10个1后就够减了。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11减几。

师:同学们看看书上哪一种方法和你想的是一样的。

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看情况选择是否指名说说算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课本。这样不但可以巩固自己的理解,还可以吸收不同的算法营养

2、教学例题2。

师:下面我们去看看小明遇到的数学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例2情景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学生回答。(略)

师:要算还剩多少个茶杯,怎么列式?引导学生说出:1-8。(教师板书算式)教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1-8得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汇报算法。

师:请你把自己的算法与大家交流交流吧。鼓励学生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能相互提问、质疑,提倡学生尽量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提供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展示自我的平台,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3、教学例题3.

课件出示例题3.

师:美丽的小河边大山爷爷正在晒葫芦呢。说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些什么?学生回答。(略)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两个用减法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问题

师:怎样列式解决这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11-6,11-5。(板书这两个算式)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两道题。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抽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教师:计算这两道题,我们都可以想哪个加法算式?实际上,一道加法算式能帮助我们计算两道减法习题呢。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

第1题分小棒说算式的活动,其目的除了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以外,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小棒被分成的两堆,有不同的感受,这同一图二式的观察方法基本相同。

第2题要求学生写11减几的算式并计算,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排数字,然后在上面放上有磁性的数字卡片11-,并移动,让学生读出减法算式。这样学生就知道题目是怎样的了。

四、反馈练习

练习十七第1~5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生完成后,师生评议。

第2题是11减几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可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第3题要引导学生看懂图,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个?本所表示的意义,再独立列式计算。可有多种列式方法。

第4题可能需要教师介绍题意。如果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指导学生用学具帮助直观理解。

第5题可以指导同桌学生做一张点子图,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可以做这个游戏。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和学生交流分享,学习和老师交流。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87页第6题,第7题,第8题。提醒学生有困难的话,向家长、老师、同学请教。

板书设计:

11减几

11-2=9

想:10-2=82+9=11

8+1=911-2=911-8=3

想:10-8=23+8=11

2+1=311-8=3

11-6=511-5=6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9)

教师创设想像的情境,引出课题。随后分层次呈现主题图中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果树林提问题。

师:看到果园里的情景,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苹果树有几棵

生2:我想知道梨树有几棵

生3:我想知道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几棵

师:除了刚才3个小朋友提的问题外,想一想,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4:从左边数,第一棵苹果树上结了几个苹果

生5:哪棵梨树上的梨子最多

生6:哪种树多多几棵

2.从不同的方位观察提问题。

师:今天,小鹿和小羊也相约来到果园里(电脑出示:小鹿从左边走出来)。果园真大呀!为了弄清方向,小鹿想到了一个问题(配画外音):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这时,迎面走来了小羊(电脑出示:小羊从右边走出来)。想一想,小羊又会提出什么问题

生1:从小羊这边看,梨树在哪一边

生2:小羊的前面是谁

生3:小羊在小鹿的哪一面小鹿在小羊的哪一面

由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以及被充满童趣的场景所吸引,学生都有了想说的欲望。以下的学习,教师适时组织了小组讨论。在随后的观察动物运水果的情景提问题和观察动物摘水果的情景提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各小组发言非常踊跃,下面是小组的发言摘录(每个问题都指名学生回答)。

小组1:请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推水果车走在最前面的是谁最后面的又是谁

小组2:请问小狗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这些动物推了什么水果

小组3:请问谁运苹果谁运雪梨运苹果的车一共有几辆运雪梨的呢苹果一共有几筐雪梨一共有几筐

小组4:请问小免的前面有几只动物在推后面呢

小组5:请问从前面数小猴子排第几从后面数呢

小组6:请问这些动物推的水果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小组7: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3只,请问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小组8:谁在梨树下谁在苹果树下谁在梨树上

小组9:小兔在谁的下面小猴在谁的下面,谁的上面

小组10:在小兔上面的动物一共有几只

小组11:原来有4只兔子捡雪梨,后来走了1只,现在还剩多少只兔子捡雪梨

小组12:请问在我们参观果园时一共遇到了几只小动物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数学问题吗请把你遇到的问题在班上说一说。

生1:有一天,妈妈、姐姐和我去吃肯德基,我们正在吃的时候,见到张小君和她妈妈也来了。请问我们两家一共几人去吃肯德基了

生2:我原来有6枝铅笔,用了2枝,剩下几枝下课铃响了,一双双小手还在高高地举着。教师只好让学生回去认真观察身边还有什么数学问题,说给爸爸妈妈听,再记在本子上,到班上交流。

总评:

1.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

这是一节场景型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整节课以参观果园为线索,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对果园的情景是否感兴趣、是否熟悉,是能否上好这节课的前提。课始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参观果园的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童话故事之中。到了果园后,映入眼帘的是果实累累的果树林,学生对果园的情景立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主题图的场景分四个层次呈现:果树林的场景+小鹿、小羊到果园参观的场景升动物运水果的场景+动物摘果子的场景,这样既让学生有渐入佳境之感,又便于学生从大量的信息申选择相关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探索为主线,教师成了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观察场景、收集信息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是开放的,教师引导性地以小鹿身份提出了一个有关方位的问题:《为了弄清方向,小鹿想到了一个问题这既是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现实意义,又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其余大量的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来的,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释放,出人意料地提出了诸如请问这些动物推的水果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这样的问题。总之,学生在学习活动申,不仅是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情趣及数学的价值。

3.组织学生用恰当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教师把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当学生有多种不同的看法时,通过小组交流,在求异探索、互说互议中获得更多的展示自己和取长补短的机会,培养合作意识。

4.在问题情景申培养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要,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合地创设了问题情境,变学答为学问,让学生在提出问题、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

5.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节课除了让学生在参观果园的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外,结束前,还把学生的思绪从虚拟钠果园带回现实世界,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把这一认识活动延伸到诵外,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感受数学的作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大本的教学理念。教师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学具: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评析:通过动画讲述故事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现在我们有四个组了,可每个组还缺个组长呢,请每个组赶紧选一个最爱发言、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当组长。(生活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的知识。

[评析:让学生根据手上的物品,按提示牌找座位,就是按指定标准分类。这种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学生肯定能分成四个组。其中三个组是教师给定的名称,指定标准,有一个让学生通过手上的物品合作概括出小组的名称,就是对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组长是小组学习不可缺少的核心组织者,所以在同学们坐成四个组后,必须推荐一名组长。教师提出选组长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推荐,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融入了小组集体之中。]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

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评析:每个小组将组内的商品再分类,就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定标准分类。本环节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类方法,即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再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学生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分类的概念。]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第一组:我们组把苹果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葡萄放在一起。 (其他组对之进行评价)

生:我觉得他们小组分得可以,但我想苹果还可以按大小分开,大的可卖得贵一些,小的便宜一点。

生:我想把梨也分开放,因为有的是青皮的,有的是黑皮的。

第二组:我们组分的是饮料,我们把矿泉水放在了一起,可乐放在了一起,橙汁放在了一起。

生:我认为他们这样分可以,可我的想法和他们不同。我想按包装分,瓶装的放在一起,罐装的放在一起。

第三组:我们把所有的笔放在了一起,本子放在了一起,墨水放在了一起。

生:铅笔还可以按长短分,长的放在一起,短的放在一起。

第四组:我们把圆形放在一起,三角形放在一起,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我看可以按颜色分,红色的放在一起,黄色的放在一起。

师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评析:各组依次参观的形式新颖,符合一年级儿童好奇心强、好动的心理特征,并且也将各组的分类情况充分展示。由本组成员介绍完分的方法后,其他小组成员自由评价,符合目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人人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自主地位充分体现,合作学习交流使教师仅仅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交流后,教师再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评析:通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体会分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生:大象、熊猫、猴子是野生动物,鸡、鸭、猫、狗是家养动物。

[评析:用学生十分喜爱的动物录像,将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动物王国,让学生观察后小组讨论,如何将画面中的所有东西分类,学生的思维开阔,能按自己不同的标准分类。只要能说出自己的道理,都是正确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电脑上用鼠标拖动动物,初步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评析:选两名司机,对学生提出上车要求,不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也是分类的再次应用并渗透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依依不舍地在分类活动中结束全课。]

  • 热门游戏资讯
  • 最新游戏资讯
  • 热门新闻资讯
  • 最新新闻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下载新品榜